舌尖上的赵国,都有哪些水果?没有葡萄和香蕉,那是影视剧穿帮了

[复制链接]
作者: 红盏绿汤,分外妖娆. | 时间: 2024-4-11 04:00:13 | 历史|
0 72

3169

主题

3169

帖子

950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07
发表于 2024-4-11 04:00:1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舌尖上的赵国,你知道赵人吃的五谷、五畜、五菜、五果都有什么?都有哪些水果?没有葡萄和香蕉,那是影视剧穿帮了
战国七雄中,赵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它与魏国、韩国同出于春秋时期老牌诸侯国晋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赵国与秦国、中山国一样受戎狄文化影响很大,赵国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后,是战国中后期唯一能与强秦相抗衡的国家,赵国还灭亡了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总之,赵国是战国时期很有个性的一个国家。

本篇文章换个角度来了解一下赵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战国时期的赵国,饮食都有哪些特色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战国时期,舌尖上的赵国:
赵国的饮食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既有五谷杂粮,又有肉类和水产品;赵人以五谷为主食,分别是粟(稷或谷子)、黍(黄米)、麦(大麦、小麦)、高粱、稻(大米)、菽(大豆)等作物,其中赵国北部多种植大豆,稻,主要是上层阶级的食物,一般老百姓吃不起,老百姓只能吃麻籽,谷子主要以俸禄的形式作为军粮。
赵国的肉类和水产品也很丰富,由于赵国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带,南部属于农耕地区,北部属于半游牧、游牧地区,并且赵国有着悠久的畜牧传统,饲养家畜比较普遍,家畜主要有,牛、马、羊、犬、猪和鸡,这些都是找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肉食来源;水产品主要有海鱼和淡水鱼两大类,还有蛤,蛰,鳖,鳅鳝等,可见各种水产品还是挺丰富的。

赵国的蔬菜,大多是野生的经过人工培育后栽培而来的,当然也是野生和栽培并存的;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专门培养蔬菜的园子,一些上层贵族更是有专来专门来打理菜圃,以随时提供新鲜的蔬菜;赵国的蔬菜主要培育品种有韭、葱、藿、葵等。
韭菜,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蔬菜,嫩叶可以直接炒吃,也可以制成腌菜。葵,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作为上等蔬菜的,还有一种当时常见蔬菜藿,大豆的嫩叶,主要是贫民和奴隶的食物;因为它比较容易得到,不用专门去栽培,种植大豆时就可以得到。
战国时期的水果,可以确定有记载的是桃子,李子,梨等,桃等,且种植普遍,桃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工,很受欢迎,李子树也比较普遍,后世还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的学生很多,天下都是,也说明桃和李的种植真的很普遍;梨是从西周开始栽培起来的,到战国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了,相对于桃和李,它还是比较珍贵的一种水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赵国那时候并没有葡萄和香蕉,葡萄、香蕉直到汉代才从西域引进的,至少这两种水果是不普及的,所以在影视中,经常出现赵王餐桌上出现葡萄,那是穿帮了。此外,据资料显示周代以前人们的调味品主要是盐和梅,后期又增加了其他新味型原料;赵国在饮食中调料主要也是盐,大部分菜肴都离不开食盐,赵人比较重视味道的甘、苦、咸、酸、甜、味等。
赵国人的饮食习俗,先秦时期的人食物主要是吃和喝,吃的主食是谷物为主,蒸或者煮的,喝的主要汤类、酒或者其他饮品,酒是在一定的场合才出现,赵人吃饭也比较讲究礼仪,“争饮者,无廉耻”;战国时期贵族有很多客,门人,他们大多是混饭的。
战国时期实行分餐制,从电视中也能看到,每人一席,每人一份,器具方面有勺、著、;就是指匕首,刀;主要用以切菜,割肉,还有饭匕和挑匕因用途不同而有所区分,他们形状类似,大小有异罢了。箸就是我们现在用来夹菜的筷子,一直延续至今,大家更了解了,只是大小之分。

赵国的饮食礼俗,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而饮食礼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延续;赵国也不例外,赵国的礼俗主要表现在一些祭祀活动中;例如属于小活动的乡饮酒礼,前面也说了酒主要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或者祭祀中,乡饮酒礼是腊祭中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体现了赵国重视礼治,还体现了这种礼治得到认可并广为流传。

在重要的场合,王家贵族在宴会时,常常需要,演奏和演唱,根据礼仪,乐工在乡饮酒礼上要演奏三遍,主人献酒,笙表演三遍后,主人献酒,间歌三遍后,合奏三遍,乐工出去后,升歌才算结束。在敬酒时,也很讲究,按次序劝酒,从年长者,地位尊贵者开始,同时也强调饮酒不可误事的原则;宴会结束后,主人拜送宾客后,代表着仪式完成;乡饮酒礼只是低层士族的饮食礼节,但也折射出战国时期赵国或者其它国家上层社会对饮食礼仪的重视。

赵人用的器具也很多,盘、碗、鼎、钵、盆等和现在也是大同小异,且做工细致,颜色分明。饮食习惯也有良好的发展,注重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中草药和饮食的结合,以食疗为主的养生方法,至今还在延续,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舌尖上的赵国,那些饕餮美食只是相对于赵国王室和贵族来说的,贫民主要以填饱肚子为主,能解决温饱问题已经很不错了,
参考文献:《左传》、《吕氏春秋》、《周礼》、《史记》、《资治通鉴》等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