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这种消耗能量的思维,越早戒掉越好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3-11-10 07:36:38 | 英语家园|
0 36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3-11-10 07:36: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得累的人,常常会有一个习惯:

反复回顾自己的失败,不断地去想自己没做好的事。

我怎么说了那么蠢的话,不应该这么说的

工作项目又没谈成,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

这背后是一种“反刍思维”

过度“反刍”非但对改变现状没有帮助,还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

“反刍思维”会消耗能量和希望

“反刍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常常回忆自己的“黑历史”、总是揪着过去不放的思维方式。

有句话说:活在过去的人,容易抑郁;活在未来的人,容易焦虑。

对过往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原本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但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溺于过去,经常性“反刍”的话,心理和精神就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真正折磨一个人的,不是曾经的伤害和不如意,而是数倍放大了想象中的痛苦。

过度苛责攻击自己,陷入“反刍”的思维困境,会让人疲于应对和改变现状。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过多的精力都耗在自我批评上,就没有多余的热忱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度缅怀悲伤,不会消除昨天的伤害,只会消耗今天的能量和明天的希望。



#

破除“反刍思维”的陷阱

过度“反刍”是一种自我攻击,沉浸在“反刍思维”的人,犹如迷失在黑夜中的森林中,既看不到光亮,也找不到出口。

如果不小心迷失在 “反刍思维”的森林里,不妨试一试以下方法。

1.察觉“反刍思维”,远离情绪陷阱

当我们的反思和回忆开始进入 “如果当初……”“要不是当初……”模式,就意味着大脑开启了“反刍”的按钮。

或者当我们的行动开始变得迟缓,做事情失去动力,哪怕琐碎细小的事物都能触动回忆的开关,并开始陷入循环播放的死结,就意味着已掉入“反刍”的陷阱。

此时,需要及时抽身。

可以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每当不小心陷入后悔和自责情绪时,便及时转移注意力。

并在心里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把负面的情绪化作积极的能量,使自己变得平静和稳定。

2.多关注如何成功,而不是纠结为何失败

思维反刍的本质,在于不停地纠结“为何失败”。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反思,来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可现实中,当一个人自身处于虚弱状态时,过度的反思只会使其越来越虚弱。

这里,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关注自己如何成功。

每提升一点,就总结自己为何成功,不断关注自己的进步。

过度关注“为何失败”,人会重复体验自己的“无力”,导致更失败;

而多去关注“如何成功”,人能慢慢感受自己的“力量”,促进更成功。



3.接纳现状,与自我和解

经常陷入“反刍思维”的人,往往具有高敏感以及对自己有高标准的特质。

一旦事情脱离自我的掌控,或者没有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和要求,就会无止境陷入到 “假想焦虑”中。

当不停 “反刍”各种不存在的烦恼,就没有办法聚焦当下的真实,也无法欣赏自身的优点和生活的美好。

所以,要能够接受现状,接受真实的自己。

只有敢于接纳现状,直面真实的生活和自我,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亦能腾出心房去迎接灿若朝阳的生活。

4.立即行动,让忙碌治愈“反刍思维”

想消灭思维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用忙碌来占据生活,让“反刍思维”失去悄然生长的土壤。

当我们陷入了“反刍思维”的陷阱,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动起来。

尤其是,不妨去做一些能带来快乐的事情。

打开门,走进人群,去运动,去交流,去感受人间烟火。

正所谓,行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当我们有节奏有目标地行动起来,脑海里的负面情绪会随之飘散,内心便会获得平静和安宁。

本期编辑 | 李丹妮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富书、武志红、实用心理学;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