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后《红楼梦》再翻拍,火上热搜:年轻时看的是爱情,成年后读的是人生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4-3-12 09:28:24 | 有声读物|
0 101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4-3-12 09:28:2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红楼梦》,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说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凄美的宝黛之恋。

也有人说是87版《红楼梦》的经典翻拍,“每一个选角仿佛都是从书中走出来的”。

而在今年,要说起《红楼梦》,就不得不提一部舞台剧。

87版《红楼梦》播出37年后,舞剧《红楼梦》因为“抢票”火上热搜。



一群年轻人,以舞蹈的形式,将《红楼梦》搬进了剧院。

演出两年,场场爆红,座无虚席。

这是观众对于《红楼梦》的热爱,也是对主创们创作舞剧时巧妙编排的肯定。

舞剧《红楼梦》参考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撷取原著相关章节,汇编为:

“入府 ”“ 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



故事开场,遁入空门的宝玉倚靠着墓碑。

层层帘幕落下,如影似幻。

宝玉缓缓站起,成了梦中人。

属于“金陵十二钗”的一生,刚刚开始。



撇去了原著关于四大家族的描述,舞剧的剧情直接从书中的第三回开始: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贾府中众人共舞,俨然一片欢快祥和的景象。

然后一顶小轿缓慢出现,林黛玉就此出场。



此时的林黛玉年纪虽然小,但已经历过母亲的离世,心智早熟。

身为孤女的她担心被人耻笑,自认为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贾府这面,见黛玉出现,身穿深色绿裙的探春主动上前相迎。

不同于原著的“被一群丫鬟婆子迎着入门”。

这里极快程度地展现了几人性格。

探春上前、迎春惜春随后,三春簇拥着黛玉走到贾母跟前。

一阵嘘寒问暖后,音乐由哀转乐。

轻快的音乐犹如一串笑声,王熙凤登场,衣着打扮恰似原著那句: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紧接着,宝玉出场,三春拉着黛玉去认人。

宝黛相见,一如故人重逢。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舞台灯光打在两人身上,台上仿佛只剩下宝黛。



两人互相打量,转圈嬉笑,短短几分钟,便让人迅速想起两人的“木石前盟”。

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

因为一场浇灌之恩,才有了后来的相遇相知。

“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两人对视怔忪之间,时间恢复流转。

探春将团扇一扇,断了两人的思绪,拉着黛玉融入众人,继续共舞。



在群舞中,宝玉追逐着黛玉的身影,不肯落后半步。

说笑之间,舞台的一角,另一顶轿子缓缓出现。

里面正是薛宝钗。



一出《入府》,故事的主人公悉数登场。

一出《游园》,演尽十二金钗的欢乐与哀愁。

这一段选自于原著的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在这段剧情中,本是贾母邀请刘姥姥游玩大观园,并没有元春、妙玉、巧姐、秦可卿四人。



但在《游园》一幕中,却将十二金钗集齐。

十二人如花朵一般,缓缓盛开,由静到动。

湘云在地上醉卧,恰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加上王熙凤倒酒、宝钗起身扑蝶、惜春提笔画下大观园。



一幕幕,皆是来自于原著剧情。

视线拉远。

又不乏元春的怅然若失。

她站在一旁,回望姐妹们的欢乐,五味杂陈。



台上的一眼,亦是书中元春远在深宫中的遥望。

群舞结束,十二金钗变成了一副静止的画。

后面幕布上所显示的大观园,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仿佛一切皆是镜中花、水中月。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贾宝玉: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宝玉最爱团圆,见不得一点点分别。

然而命运却把他摆在了“见证者”的位置,亲眼目睹贾府的败落,经历姐妹的风流云散。

在原著中,他曾经和黛玉有过一段“聚散论”。

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而他则是喜聚不喜散。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每每看到团圆,他都会想到曲终人散。

即使欢乐,也难藏伤感。



与原著基调相仿,《团圆》篇章对应的正是离别。

也是宝玉的一场幻梦。

此时,已经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探春远嫁,元春、迎春接连去世。

贾府衰败,群芳散尽,宝玉在怅惘中回忆从前。

一场幻梦,让他得以再次踏入太虚幻境,与旧人重逢。



看着姐妹们共舞,言笑晏晏,宝玉却无法触及。

他只能看着元春摘下花灯,和她一起解出灯上的谜题。

还元宵那夜,家人无法团圆的遗憾。

然后接过黛玉捧来的酒杯,在眼泪落下时,饮尽杯中酒。

这是“阴司泉路”,而他“阳寿未尽”。



所谓的“团圆”当不得真,故人们早已一一离去。

只剩下他一人,在这世上独活。

虽然脱胎于原著剧情,但这一篇章却是舞剧的原创片段。

借宝玉再次踏入太虚幻境的机会,去展现十二金钗重聚的画面,与《游园》篇章完成呼应。

因为舞剧《红楼梦》自始至终讲述的都是“十二金钗”的故事。

她们也曾天真年少,在大观园里游玩作乐。

可世事折磨,十二金钗终逃不过既定的结局。

黛玉还完了眼泪,在孤苦无依中离开人世;

迎春被迫听从贾赦的安排,以五千两银子的债务,抵债给了孙绍祖,婚后不到一年便离世;

王熙凤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惜春经历姐妹们的死散,最终也选择了“常伴青灯古佛旁”。

在《花葬》中,她们散着头发,站在椅子上。



卸去了脸上的脂粉钗环,撕裂了先前美丽幻梦的假象。

椅背高而窄,像一块块沉重的、能够压倒她们的墓碑。

她们尽情在椅子上舞蹈、攀爬着,似乎想逃出悲剧的一生。

在地上捧起花朵,尽情享受着有限的自由。



但最后,平躺在椅子上的她们,却向观众告知了结局:

生于封建社会的她们,墓碑犹如一把剑插入她们的身体里。



挣不脱,也逃不掉。

鲜花遍地,却像是她们命中注定的挽歌。

到最后,她们回到椅子上站立。

灯光由明转暗,她们与黑暗融为一体。

只有地上由芙蓉花铺成的“白雪”大地亮得刺眼,恰应了书中那句话: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即使没看过舞剧,相信不少人也刷到过舞剧《红楼梦》的谢幕。

台上一地落花,身穿“百蝶穿花”纹样的红衣的宝玉站立其中。

随后,大幕缓缓升起,显现出十二金钗的身影。

她们穿着繁复美丽的衣裙,坐在高椅上。

是神女,也是一抹幽魂。



随后宝玉向后张望,朝着她们的方向跑去。

可双向的奔赴,换来的却是充满悲伤的擦肩而过。



舞剧《红楼梦》的故事在此结束,但戏外留给观众的解读与回味久久不绝。

这是属于贾宝玉的梦境,也是属于观众的一场梦。

这场梦来源于原著本身,也源自于这些舞蹈演员和主创。

文章结尾,十点君想再介绍一个人,舞剧的导演兼主演:

黎星。

9岁进入军艺、学习各类舞种、获得诸多奖项的黎星,一开始只是听过《红楼梦》的读本。

在这之后,他又陆陆续续找了欧丽娟、蒋勋等老师解读的《红楼梦》有声节目来听。

也由此,和《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执导《红楼梦》时,他花了整整20个月的时间来打磨这件作品。

他热爱这个故事,最后难以克制自己的“贪念”,出演了贾宝玉。

“当演员碰见了贾宝玉这个角色,还是会有欲望和贪念的。

比如,宝玉在舞台上对贾母、对刘姥姥、对黛玉、对宝钗,分别伸手时的状态和心态都是不同的。

有多少角色能有这样的表达力?”

这其中的复杂性,便是他着迷的理由。



同时他也明白,这部作品要想破圈,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舞剧《红楼梦》仅仅是宝黛组合,便有三组演员。

黎星和李艳超是舞技成熟的初代宝黛;

胡婕和罗昱文是正处于上升期的青年舞者;

罗颖和姜爱东则是青春版的宝黛,是编导从舞院大课上选出的年轻舞者。

年龄不一,各具特色。

对啊,舞台需要新鲜血液,文化的传承同样离不开代代新人。

从87版《红楼梦》到现在,我们曾见证过各类改编版本的出现。

例如1989年上映的北影版《红楼梦》,2010年播出的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等等。

但能超越87版的版本并不多。

能拍出原著精华的更是少之又少。

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难以抑制对《红楼梦》衍生作品的期待和喜欢。

因为,我们在窥见他们一生的悲欢离合时,也在某个瞬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更在一件件华美的衣裳、一道道精致的美食、一首首诗一句句判词中,窥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书卷打开,便是一个看不过来的大观园。

你们看过《红楼梦》及其翻拍的电视剧、戏曲、舞台剧吗?最喜欢哪一部作品、哪一个人物?对于《红楼梦》又有什么感悟?

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点个【在看】,一起品味红楼。

作者 | 微微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