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出伏: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3-8-20 04:57:06 | 有声读物|
0 106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3-8-20 04:57: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说木、火、金、水对应春、夏、秋、冬。

长夏是第五季,属土。

明日出伏,

土里土气的日子,我们该当如何调养生息呢?



《周易》告诉我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末伏属土,也是吃土。

土属食物,鸭肉、羊肉、鱼肉,都是性子温润的肉类,加点紫苏、花椒的香料,能强壮人的中气。

不少人觉得三伏天里要少吃肉,但就像梁实秋说“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表现,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

大口吃肉贴秋膘,也是后天秋收冬藏之本。

〈 盐水鸭 〉水鸭,去水

秋高鸭肥。别看它们喜欢在水里游,多吃可以去水肿去燥热。

袁枚在《白门食谱》里说:“南京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这些在长江游大的鸭子,膘肥色白,肉质鲜嫩,只要采用了最简单的做法,盐、卤水腌制,煮熟即可。

皮白油润地含一块在嘴里,一股鲜香的汁水在味蕾汩汩流出,简直妙不可言。

味甘性凉的鸭子,又热又燥的日子,多吃几块,可除秋燥,还能贴秋膘。



〈 羊肉 〉伏羊,扶阳

按照徐州人的习惯,末伏要吃羊肉,伏羊=扶阳,并发扬成一种节日——伏羊节。

末伏天气很热,元气外泄,身体容易累。

羊肉甘温,是补阳气的食疗,就像徐州常常讲:“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煮羊肉时,他们喜欢加入生姜、花椒的热香料,可以发解身体上因喝冷饮、吹空调而积聚的寒气。

吃得全身大汗淋漓,还可驱走五脏积热,有很好的温补脾胃的作用。

〈 鱼肉 〉易消化,强心志

南方雨热同期,炎热、躁动,胃口也不大好。

鱼肉松松软软,很好的轻易消化的肉类,季节尤其适宜多吃。

中医里说,鱼“入肾滋水强志。”

最好加写一些祛湿的陈皮,切丝与鱼肉一起蒸。

这样蒸煮的鱼肉,有陈皮香,对开胃有很好的帮助,还能去腥味,平时讨厌鱼腥的人,怕也是会大动食筷呢。



末伏看似很热,实则热有其表。

因为长夏的阳气是外散的,中阳不足,而天又下雨,人爱吹冷气,冷饮冷食,内里容易积聚邪气。

寒、冷这些源水,需要土来调节,当令盛产什么,就吃什么,最得土气。

末伏也属初秋,大地沉甸甸的都是黄色的食物,小米、南瓜、莲藕。

初秋时鲜,不时不食,洁净身体。

〈 南瓜汤 〉最得土气,祛暑补血

南瓜,“土气”很旺,有排毒护胃的功效,补中益气。

南方湿热交加,吃热量高油腻的东西很难消化。

几颗红枣,小块南瓜,加点莲子,南瓜甘味很足,不加糖甜味也很不错。

家里有小孩,还可以碾成糊糊吃,袪暑又补气血。



〈 秋藕汤 〉秋之灵根,驱邪解寒

莲藕,是佛陀加持过的食物。

深埋在土里,长在水塘里,得土气性子也温润,既可润肺健脾,还能清除体内郁积的寒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为“灵根”。

广东人最爱用莲藕煲排骨汤,好吃到舌头都能吞掉。

经过一夏的成长,秋藕出淤泥,因此也有了特别的能量。

〈 鸡头米糖水 〉不骄不躁补真气

鸡头米成熟的日子,也是苏州人最开心的日子。

“老鸡头,上河哟”,在他们心里,只要喝过一碗鸡头米糖水,末伏就会变得很好过。

甜味最足的鸡头米叫“大丹”,《本草新编》里说,它们“性子不燥”,还“能去邪水而补真水”。

烹饪方法也简单,加点冰糖,咕嘟咕嘟滚至软绵,再撒上桂花。

就像有人说:“鸡头熟了,芡实就老了”一样。

鸡头米甜了,长夏也就过去了。



末伏,并不是真的“潜伏”不动,而是适当发解。

末伏是气息混乱的时节,处自长夏的末尾,但也是入秋了,热得要命时,但又倏忽一阵凉风。

我们心一急便觉得又热又烦,沮丧时又觉得秋意悲凉。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 “ 使志安宁 ” 才能 “ 以缓秋刑 ” 。

情绪得好的发散,才能有秋安。

〈 宜爬山 〉坐观云起,发解身心

末伏,团团浓云被掰扯成丝丝薄薄的样子,疏的疏,淡的淡。

故而天高气朗,我们喜爱爬山望远。

尤其是现下思虑太多,宅住了,情绪闷闷不乐。

走在树林和云朵里,路过山河与流泉,一步一步变换的风光,让人享受。

这个时候地气上升,阳气下降,爬山还可以很好地避开地气,又能发发汗,身体得到好的发解,心胸也是会更轻松的。



〈 宜倾听 〉百思止于音

乐与药两个字很有意思,看他们的繁体字樂、藥,其实是同源的。

在养生学里,乐就是药,就有了“五音疗疾”“百思止于音”的说法。

听到激昂处,心里仿佛也涌出无限情绪。

轻柔时,又像一股水流,经由心底流向任督二脉,通体舒畅。

宋人欧阳修就用这个方法,治愈自己的忧疾。

因为音乐只需要倾听与感受,不必思考。

〈 宜晒太阳 〉吸纳能量,养养身体

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

末伏却特别怪,立秋已过,但暑气未消,它是凉热交替,也是阴阳交接的时节。

意味着末伏之后,长夏过去,这是最后一段阳气满满的日子。

所以古人说“无厌于日”。

人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生命就没有补给。

出伏要晒晒身体,吹了一夏的空调,肌肤也已被冷气侵袭太久,也要走出去发散发散,吸纳阳气。

像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出伏仍是太热了,若是晒不得,还可以在脚边微微艾灸几分钟,激发身体的元气。

及时运动、晒晒,才能养一个来年的好身体。

作者 | 物道君,来源:物道(id:wudaoone)

主播 | 童童,公众号:童童陪你读书,微信视频号:童童陪你读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