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欲望,便是牢笼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3-8-2 02:45:10 | 有声读物|
0 107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3-8-2 02:45: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完美的一生是怎样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中讲述的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贯穿康乾盛世,获得了文官从来没有享受过的“配享太庙”的荣誉。

两个弟弟分别官至礼部侍郎和内阁学士,两个儿子也都入值南书房和军机处,参与机要。

“一门之内,朝绅命服,辉映闾里,天下荣之。”



张宏杰|重庆出版社

他一生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没有半点错漏,然而人越想完美,内心的壁垒就会越多,碰壁的机会也越多。

想要追求完美一生的他,最终满盘皆输。



张廷玉是清代文臣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他出身书香门第,29岁高中进士,33岁成为康熙身边的“小秘书”。

清代最重要的核心文件都要用满文,他便努力学习满文,成为仅有的满汉皆通的汉臣。

他文本能力超群,有时候皇帝随口说了一些未经深思的话,他能在很短时间里写成能官方发布的正式文本。

由于能力出色,张廷玉45岁时升为礼部侍郎。

后来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见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迅速升他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

雍正对他欣赏至极,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所有谕旨都由他缮写。张廷玉生病时,雍正说自己“连日臂痛”,因为张廷玉如他手臂。

出于这样的欣赏和喜爱,雍正特别立遗嘱,以最信任的两位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身后配享太庙,也就是死后与他一起做伴。

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整个清朝二百余年,他是唯一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汉人。

而此后张廷玉的后半生,就是为了这一荣誉殚精竭虑。



雍正去世后,乾隆即位。因为雍正不喜欢皇子发展势力,所以乾隆刚一即位的时候没什么亲信,爷爷和父亲都特别信任的张廷玉就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张廷玉上朝时,皇帝从来不忘提醒身边太监上前搀扶,生怕老人家有什么闪失。

乾隆登基第二年,特封他为三等伯爵,开了有清一代文臣封伯的先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做皇帝近臣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张廷玉不只文思敏捷,更懂为臣之道。

他无论官职多高,给自己的定位都是“秘书”,也就是记录、传达皇帝的意思,绝不影响皇帝的判断。

不做政治家,而只做大秘书。不做思想者,只做执行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和皇帝之间发生意见上的分歧。

他的谨慎也无人能及,每天退朝回到家里,他会把一天的大事小情细细梳理一遍,看看有没有说错的话、做错的事。

他像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全神贯注,始终紧张,没有一分钟松懈过。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他不想发展党羽、结成朋党,但是身处如此高位,总有人会来主动投靠他。

他再摆出一副正大至公的神态,也无法完全掩饰自己手中巨大权力的偏向。

乾隆五年,乾隆打击了另一位重臣——性格傲慢、行事张扬的鄂尔泰,同时也观察着看似毫无差池的张廷玉。

鄂尔泰在连续的指责中染病去世,张廷玉意识到,以后皇帝的注意力必然完全集中到自己身上,他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进宫出席新年宴会,宴会后他得到与皇帝私下谈话的机会,趁着皇帝心情不错,他提出自己“年近八旬,请得荣归故里”。

他原本以为皇帝会痛快地批准这个请求,毕竟他已经不能承担繁巨的工作。但是皇帝不但拒绝了他,还非常生气。

乾隆没想到一贯勤勤恳恳的张廷玉会提出退休的要求,他气愤地说:“你死后享受配享太庙,生前怎么能贪图逸乐呢?获得这项殊荣的人就应该死而后已,为国家贡献出全部力量。”

缜密的张廷玉对皇帝的这个问题有所准备,他叩了一个头,引经据典回答说:“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有及时退步,才能保此身荣。况且宋明两朝也有享受配享荣誉的大臣退休回家的,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这句话让皇帝更不高兴了。

“刘基并非主动求退,而是被明太祖罢斥回乡。”乾隆被比作朱元璋,他很不满。



第二天,乾隆下了长篇谕旨,向全体大臣详细讲述了这件事,批评他把做官作为获得个人利益的工具,时势对自己有利,就全力营求;时势不利于自己,就主动求去,以保荣避祸。”

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张廷玉心惊胆战,只好打点精神,继续到朝中点卯。

不久之后,对乾隆打击最大的事件发生了——和他鹣鲽情深的皇后去世,乾隆性情大变。

他对大臣的态度从“以礼待之”渐渐变成了颐气指使,呼来喝去,动辄痛骂训斥,任意挫辱。

就在这一年,张廷玉因为文件中两个字用得不合皇帝心意,遭受了为官47年以来的第一次处分。

这对普通官员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从未犯过一次错误记录的张廷玉来说,精神打击却分外沉重。

他日夜提心,时时吊胆,健康大减,老态更增。

乾隆看着这位警敏周密、精力超人的能臣,变成老态龙钟、几近废物的老臣,心中也不免感叹岁月无情。

升起恻隐之心的乾隆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他很担心张廷玉的身体,但也舍不得他就此归因,是否真要退休,听他自行抉择。



按乾隆的设想,张廷玉接到这道谕旨之后,应该回复说自己确实老了,难于支持,但是也实在不忍离开皇帝,虽然身体衰弱如此,也决心守在皇帝身边,直至死去。

如果这样,乾隆就可以说他的忠心可为天下人臣之表,而皇帝关爱有功老臣,特命他荣归故里。

这样,君臣一场,也是一段佳话。

奈何张廷玉太老了,已经不复当年的精明。他见到皇帝的谕旨,以为皇帝默许了他的请求,大喜过望,当即上奏谢恩,说准备明年春天起程。

终于可以退休了,放下几十年的压力,张廷玉有些忘形,他又向皇帝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我配享太庙的荣誉还会保持吗?能否写一个保证书呢?”

乾隆一听,十分诧异,也十分不快。

他从来没有说过不准他配享,他提出这个要求,明摆着是信不过自己。



不过,送佛送到西,为了创造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话,乾隆忍着脾气写了保证书。

皇帝破例施恩,第二天张廷玉应该亲自进宫谢恩。只是近八旬之人,昨天已经折腾了一天,在皇帝面前又应对良久,消耗了不少精神。

回家后头晕眼花,身上已经没有一丝力气。第二天,张廷玉没能起来,就让儿子代他到宫门谢恩。

这个小小的疏忽惹来了大祸,本来已经对张廷玉不满到了临界点的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他想:张廷玉对皇帝并没有真情实感,在其所有要求一一得遂之后,就视皇帝为陌路,连见皇帝一面都不愿意了。

他写了一篇长长的上谕,把张廷玉批得一无是处。是父亲对他的过誉,他尊重父亲的决定,但是自己封他的伯爵,要收回去。

就此,张廷玉的脸面,只剩下那一点“配享太庙”了。



心惊胆战之余,张廷玉只想赶快回乡,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不料皇帝的长子去世,张廷玉做过他的老师,要参加漫长的皇家葬礼。

熬过了初祭,丧礼告一段落,张廷玉向皇帝上奏,要马上起程,这道奏折又一次令皇帝勃然大怒。

他说,皇长子才过初祭,丧服未除,张廷玉就要南还,可见其人内心并不悲痛,对皇室并不忠诚。

他又一次旧事重提,认为毫无忠心的张廷玉不够配享资格

他还把历代配享之臣开了个名单,送给张廷玉看,并让他明白回奏,自己配不配得上配享之荣?这个配享的资格自己还想不想要?

饱尝羞辱的张廷玉只好回奏说:我不配。

于是,张廷玉被皇帝明令取消配享资格,灰溜溜回到了老家。

为了“配享太庙”,张廷玉奋斗了一生,结果最后还是栽在了上面。

经此打击,张廷玉彻底灰心丧魄,最终于家乡去世。

消息传来,乾隆也感到一丝悲痛。

回想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他感觉自己对张廷玉确实苛刻了点,于是又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宣布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庙。

只是不知道张廷玉是否能死后有知。



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有欲望,就会有弱点;有欲望,就会有漏洞。

保全“配享太庙”、一代名臣的好名声,就是张廷玉无法割舍的欲望,也是他一生走不出的牢笼。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