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三宜三忌三秘诀,过好最热20天!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3-7-22 01:30:24 | 英语家园|
0 20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3-7-22 01:30:2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儒风君

进入中伏,天气到了最炎热的时候。

养生也要找对窍门,养对了事半功倍,养不对可能会落下病根!

不论男女,都要用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

三宜

    宜清火

夏主火、火入心,三伏天特别容易“心火”旺。

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病症,要特别注意清火。

可适当多吃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类。

需注意,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苦,反而会引起腹泻。

可以选用冬瓜代替,古书《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冬瓜清热, , 生津,  除烦, 行水。”

炎炎夏日吃一点冬瓜,能扫除身体的燥热烦闷。

    宜补钾

三伏天出汗多,钾元素会随着汗液流失。

出现心慌、睡不着、全身乏力等症状。

这是身体在提示我们,该补钾了!

钠钾失衡,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果蔬,都能有效补充钾元素。

高钾水果有香蕉、橙子、柚子、西瓜、草莓等。

多吃绿色、红色、黄色的蔬果,颜色越深,含钾就越高。

    宜温阳

《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阳气又叫“卫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三伏天,身体阳气都蒸腾到外面,而体内的阳气就弱了,更需要温补阳气。

中医认为,三伏天晒背有祛寒湿、补阳气的功效。

晒背需注意,选择在早晨太阳初生,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时间不宜过长。

不要在中午或下午的烈日下暴晒,避免晒伤。

三忌

    忌贪凉

中伏2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也是自然界阳气,和人体内的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

此时皮肤、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气血向外发散。

经常待在空调房中,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可能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开空调以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以免身体出现不适。



    忌大补

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没胃口,很多人想尽办法在饮食上进补。

过量进补,会导致脾胃失衡,为身体埋下隐患。

不仅吸收不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阴虚体质的人,吃多了阳气上亢的食物,更容易“火上浇油”引起上火。

中伏进补,应注意选择食材,以温性的食物为主。

多吃优质蛋白,少吃肥甘厚腻和大鱼大肉。

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

吃莲藕、冬瓜、丝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忌潮湿

《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三伏天多暴雨,雨后地气上蒸,人也像在蒸笼里。

湿邪伤人,都是自下而上入侵的。

无论天气多热,都不可光脚踩在地上。

更不能贪一时凉快,坐卧在冷石、湿木上。

每日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清爽。

勤换衣物、勤晒太阳,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

以免受寒湿侵袭,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疾病。

三秘诀

    一杯姜枣茶

带皮生姜三片、大枣4枚掰开,放进家用养生壶里煮水。

大枣性温味甘,生姜性温味辛,中医认为辛甘化阳。

这样一杯姜枣茶,能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又有助于排汗降温,驱逐体内寒湿。

注意要在上午喝,下午就不要喝了。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上午是生发阳气的时间,到了下午就该闭藏。

    一桶泡脚水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建议用40℃的温水,每次15-20分钟。

不要加生水调节水温,或者使用凉白开。

自来水需提前用容器储存,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以上后使用。

不要在空气湿度大的阴雨天泡脚,避免湿邪停滞于体内。

最佳水位是踝关节以上10公分,也就是刚到小腿的位置。

泡到鼻尖微微出汗即可,切记不可大汗。

    一按养生穴

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

我国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取穴时,膝盖外侧凹陷处,向下量4指。

按压下去感觉酸胀、疼痛,位置就找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