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学人长处,容人异处,解人难处

[复制链接]
作者: 纤竹无泪、拒泪 | 时间: 2023-7-16 06:50:23 | 英语家园|
0 66

8297

主题

8297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91
发表于 2023-7-16 06:50:2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儒风君

罗素曾说:“须知人生的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我们这一生,总会遇见很多形形色色的人。

若只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人,那放眼望去,皆是你看不惯的人和事。

与人交往,学人长处,容人异处,解人难处,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1

学人长处

司马懿曾说:“看人之短,则天下无人可交;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

如果只关注别人的短处,那么天下就没有人可以交往。

如果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那么我们所遇的每一个人,都可成为我们的老师。

马未都曾经有位朋友,在一家银行工作。

一天,董事长问他能否跟某位同事在一起工作。这位同事的脾气不好,公司里没人愿意和他共事。

朋友本想直接拒绝,可转念一想:这个人虽然性格古怪,却能一直留在公司,一定有过人之处。

朋友抛开对这位同事的偏见,用心学习他的工作方法,虚心向他请教,不断积累经验。

后来,朋友个人的业务能力也突飞猛进,获得了升职的机会,成为了圈子里年薪最高的人。

只盯着别人的短处看,他人的一举一动会轻易控制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心情。

多留意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请教,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优秀。

有一个修行的人,找大师抱怨:“教我的老师不行,他自己经常做一些违反戒律的事情,所以,我不能跟他学习。”

大师听后,随手抓起一把糖扔在沙地上。

没一会儿,蚂蚁们成群结队地来搬糖。

大师指着蚂蚁问:“你看这些蚂蚁,为什么只搬糖,不搬沙子呢?”

那人说:“蚂蚁又不傻,搬沙子也没用啊,他们当然只搬糖了。”

大师笑了笑,接着问:“那为什么你总是去看你师父的缺点,不去学习对你有用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效率不是更高吗?”

心理学有个叫“晕轮效应”,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产生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会将此印象推及全身,认为全身上下都是此种特征。

当你关注别人缺点时,就会自动忽略他的优点,处处看他不顺眼。

很多时候,影响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的选择,而是我们看待他人的角度。

真正聪明的人,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补己之短,让自己日臻完善。

2

容人异处

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层次越低的人,只喜欢和自己相同的人,厌恶与自己不同的人。

可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无法接纳与尊重他人的差异,只会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加斯帕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由于性格开朗,很快便赢得了同事的喜爱。

每天午休,大家都喜欢拉着他一起聊天。

久而久之,加斯帕发现自己对他们的谈话并不感兴趣,认为和他们聊天是在浪费时间。

于是,他想方设法拒绝同事们的邀请,与他们交流时,也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

后来,大家注意到了加斯帕的排斥心理,有活动也不再邀请他。

渐渐地,他的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孤独,工作的时候也心不在焉。

老板觉察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在某天周末,将他约到了溜冰场,拉着他一起看儿子滑冰。

加斯帕疑惑地问:“您已经来到了溜冰场,为什么不去滑冰呢?”

老板笑着说:“我并不喜欢滑冰,只是我的儿子喜欢,我尊重他的生活方式,陪他一起享受快乐。”

看着加斯帕一脸不解,他意味深长地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云有云的生活方式,雨有雨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美丽,就是因为他们在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包容其它不同的生活方式。”

加斯帕恍然大悟,忍不住地点头。

老板接着说:“年轻人你坚持自己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错,但如果你想融入这个社会,就应该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别人也才能进一步了解你。”

这次谈话结束后,加斯帕开始主动参加同事们的聚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他发现那些曾经自己不屑一顾的话题,原来也如此有趣,其中很多独到的见解都让他眼前一亮。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一次,他参加演讲比赛,惊奇地发现台下有一半观众都是他的同事和朋友。

罗素说:“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花园才会呈现独一无二的美感。”

世界的精彩,离不开多种元素的融合,也离不开不同观点的碰撞。

局限于自己的世界,所见不过井中一隅;包容他人的差异,所览才是万里长空。

一个兼容许多频道的人,自然能看到更美的风景,遇见更多有趣的人。



3

解人难处

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了一个词叫“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冰山一样,别人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来的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才是内在世界,藏在水底。

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别人的表面,而他们真实的经历与感受,我们却一无所知。

那些看起来一脸冷漠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家突遭变故;

那些看起来脾气暴躁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刚被公司辞退;

那些看起来抠抠搜搜的人,或许是因为他要攒钱给孩子治病。

我们如果只是根据事情的表面,就以己度人,可能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唯有换位思考,多想想别人的难处,才会收获真挚的感情与别人的理解。

张中行曾在担任《世间解》的编辑时,向作者俞平伯约稿。

俞平伯一口答应,写了篇长文,交给张中行。张中行十分满意,不久便在月刊上发表了。

一段时间后,俞平伯写信询问稿费事宜。

张中行看后十分不解,认为俞平伯作为一名大作家,却这样俗气。

他由此对俞平伯产生了看法,不再与其往来。

直到俞平伯去世后,他才在了解到背后的原因。

原来,当时俞平伯生活捉襟见肘,只能靠夫人典当首饰勉强度日。

得知真相的张中行,懊悔不已。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告知的经历,也有无法言说的伤痛。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与人相处,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苛责。

作家崔曼莉讲过一个故事。

一名年轻人和老板去一家餐厅吃饭,服务员的态度很不友好。

年轻人立马和服务员吵了起来,还嚷嚷着要投诉他。

老板却将他一把拉住,对年轻人说:“算了,我经常来这家餐厅吃,这位服务员态度如此反常,应该是遇到了什么事。”

年轻人依然不解:“不管什么理由,他都不应该这样对顾客。”

老板笑了笑说:“正因为他全错,你全对,所以,才更需要你的宽容。”

很多人被命运逼到墙角后,无奈做出的反击,或许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

如果一味与其计较,可能会将本就身在低谷的人们,推向更深的绝境。

但当你愿意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人时,自己心中的怨气会自然消散,也会让别人头上的天空变得晴朗起来。

4

王阳明说:“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

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对待别人的态度,亦是胸襟气度的体现。

学人长处是智慧,容人异处是成熟,解人难处是修养。

愿你我都能做好自己的同时,给他人带去温暖,收获真挚且长久的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