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国时期出兵数十万很随意,而明清时期出兵十几万已是极限?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6-28 15:42:40 | 历史|
0 57

3180

主题

3183

帖子

958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87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时期,井田崩,诸侯起,七雄并起逐鹿天下。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邯郸之战不一而足,每每大战兴起,地方千里之诸侯,往往动辄起十万甚至数十万大军相互拼杀。但是千年之后,作为制度和装备更加完善的,而且拥有地域面积比战国更加广阔的明清时期,却连几十万人都要用凑来的,而且如果人数再多的话,就会出现进退两难粮草不继的尴尬情况,这是为何呢?

为何看似更加强大的明清,在战争动员能力方面会与战国诸侯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其实,在明清时期的兵和战国时期的兵是不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是逐步朝着在精不在多的方向发展的,所以两千年后的明朝,军队的作战素质是战国时期的军队不能比的,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兵员素质越高,训练成本也就越高,相应数量也就减下来了。并不能说明朝的军队真的变少了,数量不能代表质量。
而战国时期,几乎是全员皆兵的状态。就比如说长平之战吧,整个秦国的总人口才300万,而秦王却给白起汇聚了50万的有生力量。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各国普遍采用的是全民皆兵,即所有15岁以上男子都要服两年及以上的兵役。
而且每次兵役结束之后,这些男子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参加一次军事训练,而有些男子几乎是终生待役,即国君有令便要随时出征。可反观明清时期,经过千年时间的演化,此时的明朝或清朝基本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说白了就是这些士兵已经不用再为口粮发愁,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打仗,除了打仗就是训练,根本不用像之前一样不打仗了还得回家种地。
而明清的社会性质和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拥有着最根本的不同,明清是封建社会,而战国呢,是奴隶制农耕社会。国君一句话下面的臣子和百姓都得奉命,所以动员起兵员也是相对简单。

但明清时期呢,除了军队的制度已经经历过调整,越来越有制度化和规范化。明清的商品经济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商人与官员勾结,将普通的农民阶级欺压的是非常凄惨,所以明朝虽然看似强大但动员力量也是着实不行,不然以他近乎亿人的人口基数,也不会只能动员起十余万的士兵。
清朝就不用说了,他们的核心力量八旗兵总共就只有十万人,而剩下的绿营兵虽然多但根本不被统治者信任,因为他们都是汉人,所以我们看清朝时期的战争基本也都是十余万撑死。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