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愚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3-20 13:53:07 | 历史|
0 75

3127

主题

3127

帖子

938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81
发表于 2024-3-20 13:53: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值得大家铭记的故事,例如怀橘遗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意义深刻的故事,它们已经成为了当代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其中“毛遂自荐”也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毛遂的这种做法也算得上“愚蠢的神操作”。

在战争年代,各国混战不止,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或许今天两国还是笑脸相迎,明天就要拔刀相向,而秦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与日俱增,甚至已经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但是它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寻找机会一步步蚕食其他国家,最后一统天下,这一次,他将目标放在了实力同样强劲的赵国身上。
公元前260年,秦国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面对廉颇的固守,本来秦国军队占不到半点便宜,甚至还因为粮草供给的问题差点班师回朝。而后秦昭王心生一计,采用离间的手段让赵国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再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将战前主帅换成白起,然后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就被白起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四十万的赵国士卒葬送其手。

长平之战后,白起率领秦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很快就兵临赵国都城邯郸城下,危急存亡之刻赵孝成王紧急派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寻求帮助。这个赵胜能够位列战国四公子并不是说他有多厉害,实际上他的才能很普通,而唯一的优点就是懂得招贤纳士,对待贤才的态度一直很好,在他的门下有多达数千人的食客。
赵胜在准备出发之前,决定挑选二十个有才能的文武门客作为自己的随从,不说能够帮上大忙,但是至少气势上不能输。可是他反复挑选之后也只能确定十九个人,最后一个人怎么也定不下来。别看这些门口平日里多才多艺,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想着如何自保,因为此行关系重大,所以很多门客都是畏畏缩缩不敢吭声。
在这时,只是无名小卒的毛遂却主动站了出来,他请求跟随赵胜一同前往。对于毛遂平原君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更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才能,不免惊奇地问道:“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回答:“三年“。而后平原君又说:“先生若为圣贤之辈,岂能三年未曾被人称诵邪?此是先生无才能也。”很显然,赵胜并不是很看好这个三年没有任何突出作为的“无名小卒”。
对于赵胜的刁难,毛遂并没有慌乱,而是从容地回答道:“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就连此时的赵胜也被毛遂的勇气所感动,再加上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所以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个毛遂自幼便是聪慧过人,凭借着自己的天资,他在长得后更是能文能武,公元前260年,因为听闻平原君广招贤能之人,所以他便到赵胜家中做了一名食客。食客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它遵循着“不分贵贱,能者居之”的原则,就比如赵胜的门客是由文武策士、守门小吏、屠夫等人组成。而毛遂就是一名武策士,他懂得耍上一套十步穿吼剑法,被人称之为“剑侠”。
毛遂能够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用自己手中的剑完成了平原君赵胜做不到的事情。当平原君一行人抵达楚国之后,赵胜立即拜见楚考烈王并与其商量出兵救赵的事宜,而毛遂等二十位门客则在大殿外等候。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任凭赵胜说得眉飞色舞,楚王却依旧无动于衷,没有半点想要出兵的意思。在门口守候的门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互相推诿,最后一齐对毛遂说道:“先生上。”见状毛遂也不回话,而是按着剑柄一步步走上殿来。
来到赵胜面前,他先是鄙夷了一番说道:“合纵之事,若是言明利害,只需三言两语便可解决,何故自日出谈至日中,却仍未商定?”也不等赵胜回话,他又按剑向前对楚考烈王说道:
“秦国想要吞并天下的野心已经天下皆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我想您不会不懂,倘若赵国亡国了,那楚国也还能安然无恙吗?想当初集结六国之力对抗抗秦国,才让他们十五年不敢向东进一步。现在秦国二十万大军正围困邯郸,但是过了一年多也无法攻克下来,此时的秦军必然是人困马乏,要是此刻楚国能乘机偷袭他们,这样一来可报昔日失地之仇,二来也可重振楚国国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何大王您迟迟下不了决心呢?”

说完以后,毛遂还按了按手中的宝剑,似乎在说如果你不答应那我们就同归于尽。对于楚考烈王来说,毛遂的一番话本来就很有道理,再加上此时自己的性命又掌握在他的手上,所以当即同意与赵国结为联盟,共同抗击秦国。
此行之后毛遂便声名大噪,从而扬名天下。同时平原君也感叹道:“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此以后赵胜便将毛遂奉为座上宾,对其礼遇有加。这便是我所熟悉的“毛遂自荐”的故事。乍一看,这个故事的确很励志,毛遂从此出人头地,按照剧情的发展他应该会步步高升,最后光耀门楣。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与现实相反,故事还有后半截,后来的毛遂却因为战败自尽而亡。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是元气大伤,而后又发生了邯郸之战,赵国更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就这此时燕国又落井下石,派遣大军攻打赵国。受到重创的赵王此刻手下已经没有能带兵打仗的良将了,但是他想起了当年一手促成楚、赵两国结盟的毛遂,心里认为他有着过人的才能,一定能够成功抵御燕国军队的来袭,所以打算任命毛遂为主帅率军出征。
得到消息的毛遂大吃一惊,他很清楚自己的才干在什么方面,要是作为外交官出使其他国家,那的确是游刃有余,但是倘若让自己上战场带兵打仗,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所以毛遂一再向赵王请辞,并对其说明原因,让他另择良将来抵御燕国来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赵王却认为这是毛遂自谦的说法,再加上此时国内的确没有拿得出的将领,于是他执意要任命毛遂为主帅,让其率兵迎战燕军。
见状毛遂知道自己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便只好硬着头皮率军出征,在战场上虽然他表现出身先士卒、勇敢无畏的一面,但还是由于对于战术之事不太了解,最后被燕军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败退的路上,毛遂越想越觉得羞愧,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颜面再见赵王了,于是毅然拔剑自刎,就这样,一代名士身死道消。

毛遂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本来已经通过自荐证明了自己,一步步走向荣华富贵,但是此番举动也为自己招致了祸患,甚至因此自尽而亡,虽说赵王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但是毛遂不能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反而做了出头鸟,不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丢掉了性命,这恐怕也算得上“愚蠢的神操作”吧?诸位看客你们认为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