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兴盛源自人才,魏国哪怕留住一两个,也不至于下场如此凄惨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7-2 02:27:05 | 历史|
0 94

3129

主题

3129

帖子

938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87
发表于 前天 02: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不管赞或弹,人们不会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秦帝国是战国群雄争战的最终结局。笔者无意在此评价该剧表达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只想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来看看秦国是如何成就了那么一番惊人事业的。

电影《天下无贼》里,一贯喜欢用电影语言调侃世相的冯小刚,让葛优演的贼王说出了一句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这话看上去似乎很经典,其实细想一下,这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已,因为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何止于21世纪呢?把时光拖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们可以发现,那时的人才的重要性,更是无与伦比。

《大秦赋》讲述的是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嬴政何以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就可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国自身强大是主要的原因。而它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这要拜嬴政的先人所赐。其中两位先人——秦孝公和秦昭王,是秦王嬴政建立功业的最重要的奠基者。秦孝公时代实施变法,让最早不过是周王室的“弼马温”的秦国一举崛起为群雄之首;秦昭王几十年征伐,打得其他诸侯国毫无脾气,到后来只能苟延残喘。嬴政的“功绩”,不过是一盘大棋的收官之作罢了。

而这两位帝王之所以如此辉煌,离不开人才二字。秦国地处西北“蛮夷”之地,历来为中原主流文化所鄙弃,因此,它对于人才的渴望,比其他诸侯国更为迫切。本地人才不足怎么办?引进啊!早在春秋时代,秦穆公就用五张羊皮,换来了楚国的百里奚,并通过百里奚的引荐,请来了宋国的蹇叔,两位贤相让秦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秦孝公时期,更是因为引进了商鞅,实行变法,一番操作猛如虎,让秦国一举成为战国诸雄中实力最强者。到了秦昭王时期,秦国欺负起其他诸侯国来就像大人欺负小孩子一样,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作用。魏人范雎投奔秦国,旋即为昭王重用为相,他为秦王提供了远交近攻这一战略思想,使得诸侯合纵分崩离析,再加上秦国名将白起等人的野蛮征伐,其他诸侯国日渐式微。

秦王嬴政虽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就大业的,但也不可小觑了他。他对人才的运用也是可圈可点的。吕不韦、尉缭、李斯,哪一个不是外来户?我每每读史到春秋战国这一段,都不禁感慨:那个时代真不错,哪怕交通再不方便,出远门靠牛车,但人才流动起来却利索得很,哪有什么档案啊户口啊签证啊之类的羁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走就走!

闲话少叙,我们来看看一个人才运用的反面典型——魏国。细读历史,你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秦国效力建功的外来高端人才,大多是魏国人或者在魏国居住工作的人。商鞅,本是卫国人,在魏国相门下打工,魏相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结果魏王不当回事,终令商鞅投奔秦国,这才有了商鞅变法,秦国才得以强大起来,而秦国的强大却正是其邻居魏国灾难的开始。范雎,魏国人,在国内遭人诬陷亡命秦国,受重用后“远交近攻”,魏国开始新一轮噩梦。张仪、尉缭是魏国人,吕不韦,魏国的附庸卫国人……这些都是魏国流失到秦国的人才。兵家大腕孙膑也曾赴魏国谋求前程,但官没当着反而受庞涓陷害被魏王割了膝盖,此后的围魏救赵、马陵道等故事大家都知道,魏国终究自食其果。

其实,魏国祖上也是阔过的。魏文侯时期重用吴起,训练出了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魏武卒,使魏国成为战国一代霸主,但最终吴起还是受到诬陷,被迫从魏国出走,投奔楚国,魏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倒霉的魏国,哪怕能善始善终重用上述士人中的一两位呢,也不至于后来那么惨吧。人才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而秦魏两国,恰恰成为了对待人才的两个极端。时至今日,这对国家、政府、企业的领导者们,仍有可供借鉴的意义。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