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无一人站出来给他求情?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4-3-16 20:24:59 | 历史|
0 95

3193

主题

3193

帖子

958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89
发表于 2024-3-16 20:24:5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严酷的刑罚制度,人们不仅会遭受连坐制度,还会因为窝藏他人遭到腰斩。古代的酷刑种类十分多,为惩罚和处死犯人,对他们的身体进行肆意的摧残,让人心生恐惧,从而达到杀鸡儆猴目的,完全没有人性可讲。

李斯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上蔡人,上蔡是如今河南的上蔡县,他是秦朝的丞相。战国末年,时局动荡,风雨飘摇,这样的时期往往也是追名逐利的好时期。李斯本来是掌管文书的小官,他不愿意就此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他辞官回家,准备重新开始新的征程。李斯开始四处求学,他来到齐国,找到荀子并拜他为师。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类思想撞击,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理论,为后世的研究产生影响。儒学家在人们眼中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之人,而荀子集他人思想进行变通,更加接近于法学家的主张。正是因为他思想的独一无二,对于治理国家有独到的想法,才吸引住李斯。

李斯作为荀子的入室弟子,在学成之后,他权衡利弊,根据已知的情况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分析比较,最终他决定前往秦国。秦国国君过世,年纪尚小的嬴政登上历史舞台。正是由于他幼君的身份,国家的实权被丞相吕不韦牢牢控制。吕不韦学习战国使我贵族,招收很多门客。李斯借此机会报名,并成功进入相府,在这里,他遇见了贵人吕不韦。李斯能说会道,又有学问,说话做事深谋远虑,成熟稳重,他的能力出众很快就被吕不韦相中。由于吕不韦的器重,李斯成为秦国的一名小官,有机会可以靠近君王。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李斯第一次见到秦王,他决定好好把握机会。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李斯毫不畏惧,他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劝大王抓住时机,一统天下。

李斯的一席话,给他带来升官的机会。李斯给秦王出谋划策,使用离间计逐渐吞并其他国家。当时的韩国最为弱小,却也是最危险的,李斯提出先灭韩,之后消灭其他国家,秦王对他的意见进行采纳。李斯在秦国期间,秦国的政局发生危机,在秦国掀起轩然大波。外来的客卿纷纷遭到驱赶,李斯坐不住了,自己还未功成名就,怎么可能离开。于是他绞尽脑汁,写下一篇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内容将外客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而且有理有据。在阅读之后,秦王明辨是非,遂收回逐客令。李斯不仅达到留下的目的,还再次被秦王升职。秦国统一全国之后,李斯站出来建议取消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换句话说,就是将权利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当然是喜欢这样的建议,既然天下实现统一,就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这里,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在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李斯成为万人之上的左丞相。对于许多学士提出的不同观点,李斯认为是因为思想太开放导致世道出现混乱的情况,他的话成为焚书坑儒的导火索。秦始皇外出时突然死掉,宦官赵高想方设法拉拢李斯,并篡改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秦二世上台之后胡作非为,民不聊生,见状,李斯上奏望提醒皇帝,可秦二世哪里听得进去。为更好的生活,李斯不得不蒙蔽双眼,同流合污。宦官赵高引导秦二世不问政事,整日逍遥快活。同时给李斯设下陷阱,最终引起秦二世对李斯的不满,李斯锒铛入狱,悲剧的人生也将画上句号。

赵高再用计策逼迫李斯认罪,让他生不如死,无比绝望,最后甚至给李斯扣上谋反的罪名。按照秦律,李斯被腰斩,他的家族也被连带诛杀。那么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无一人站出来给他求情?此时的秦国已经被赵高掌握,谁敢求情便是与他为敌,只有死路一条。走好职场之路不仅要有出众的能力,还需要上司的提拔,能否吸引上司的眼光十分重要。想领导之所想,才能步步为营,走得更好。如果一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自己,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用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参考资料:
《史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