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行为你以为在休息,其实非常耗精力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3-10-7 08:30:12 | 英语家园|
0 77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710
发表于 2023-10-7 08:30:1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你感到身体疲惫,会选择如何休息呢?很多人不知道,有一些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影响情绪,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长久的伤害。

今天就来说说这几个常见的行为,你以为在休息其实非常耗精力。

睡眠过度:越睡越困倦

众所周知,睡眠很重要,睡眠就好比给我们的身体充电,不仅能让我们恢复体力,同时还能让我们巩固记忆和修复心情。

反之,睡眠不足就相当于电池没有充满电,会让我们错过修复身心的机会,因而倍感疲惫、精神不济、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损伤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睡眠过度也会引发问题,就相当于电池的电量已经满格,但仍源源不断地充能。

当过度睡眠后,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睡醒之后并没有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头痛乏力,和宿醉的症状非常相似,科学家称之为“睡醉”(sleep drunkenness)。

人们在睡眠过度之后反而更疲劳,这是不健康的睡眠节律打乱了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生物钟造成的。也就是说,你看似是在“睡懒觉”,其实是在“瞎空转”。



沉迷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有网友说,刷手机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尤其是短视频可以带来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让人沉浸在越看越刷,越刷越看的快乐体验中。

休息时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但也需要注意不要长时间沉迷于刷手机。因为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值,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就不再起效,你只能加大“剂量”以维持这种体验,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感受和行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交网络中人们自我表露的个人形象,还是网络上展现出来的理想形象,大多数都是依据模式化的美学标准而呈现的“似假似真”的完美体像,而这些信息都容易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生活现状产生消极态度。

因此,如果发觉自己的形体焦虑越来越严重,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衣品越来越不满意,不如放下手机,多去外面看看大自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在感觉很累时,人们的第一选择是“多休息”。休息能快速恢复体力、利于身体修复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也需要注意不要长时间躺着不动。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更容易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忙碌碌不停歇、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再长时间休养生息这样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发现,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如果最近觉得疲惫,不要一天一直不动弹躺着,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劳逸结合的作息才能永葆活力。

大吃大喝:也有可能影响情绪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一顿不行,那就两顿。”对“吃货”而言,美食是缓解压力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但也要注意,饮食需要有节制,一味大吃大喝,也可能危害身体和心理健康。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糖摄入过多,短暂的快乐不仅可能会导致肥胖,还可能会让你更容易陷入抑郁。

2019 年有研究人员对涉及 37131 名抑郁症患者的 10 项观测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 45 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5%;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 98 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突增至 25%。

人是一种动物,休息是天性。但如果采取一些过度的方式,则有可能越歇越累,身体没法舒缓,心理也得不到放松。这时,不如考虑停下“报复式”的休息,让放肆吃、放肆睡、放肆玩,真正变成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

来源:科普中国,作者: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审核: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