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最难的国家:周天子刚封侯就被灭,复国之后又被灭

[复制链接]
作者: 几度相思成灰 | 时间: 2024-7-3 04:49:15 | 历史|
0 82

3088

主题

3088

帖子

926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64
发表于 前天 04: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从周天子统一下的诸侯分封制度,逐渐过渡到秦朝那种郡县制的集权帝国,这中间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
毕竟因为周朝的思想和意识,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看那一段历史,会感觉那一时期的人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很奇怪。
比如说当初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平定了一场王室内乱,假如不是晋文公肯出力,周襄王就做不成天子了,这样的功劳当然应当重赏。
周天子拿出土地封赏晋文公,晋文公不要,说我只要等我死了之后,能够在我的墓穴里挖一条隧道就可以了,如此简单的请求,如果周天子答应了,那么就可以省下本来就不多的大片土地。
但神奇的是,周天子居然严词拒绝了晋文公,最终晋文公也没有强求,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周天子的安排,宁可失去土地也不批准在晋文公的墓穴里挖隧道,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思维,宁要名不要实的传统。
那个时代这个叫做礼,周天子就是礼仪的代表者,但是当时已经有了另一派思想,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的时代,大家都在拼实力抢地盘,这两派思想当时交锋的很厉害,并且不断夹杂着各种声音和事件的发生,诸侯争霸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可偏偏有这么一个国家,一直努力遵循着传统,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传统社会的荣耀,没想到随即就被灭了国,春秋战国时代被灭国的不少,但是能像这个国家一样,国运如此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个国家就是谜一样的中山国。

(01)我姓姬但我是夷狄
读先秦时代的故事,一定要先对国家和人物定性,要不然很多事情你根本不可能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性质不同,所遭受的待遇也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定性就是,你是夷狄还是华夏,这个对人和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书上你要是分不清谁是夷狄谁是华夏,看书的时候,你会一头雾水,主要是当时的人特别在乎这种区分。
第二个就是周朝封国那么多,周朝初年就有71个诸侯国,这些国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姬姓国和非姬姓国,姬姓国都是周天子自己人,分到的地方和身份都要高一些,非姬姓国都是外人,分到的地方和地位都要低一些。
第三就是所有的封国和个人都有爵位,大体上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比如早起的楚国就是子爵,中原地区对楚国国君的称呼就是楚子如何如何,这反应了当时等级森严的制度。
因为周朝是分封制,所以你是不是姓姬,对你日后国家地位和处理纠纷的态度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两条定性的区别,周代很多的事情你就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把握。
这两条本来是很清晰的划分标准,那个时代的就是地位上的差异性,明白了这两点划分,就能大致对一个国家一个人的地位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但偏偏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国家,如果国家首脑们开会,大家排排坐自然是姓姬的比较靠前,这个时候有个人从后面往前蹭,“让一让,让一让,我也姓姬”,只见后面的人正在一点点给他让出空间。
这时候站在主席台上的周天子大吼一声,停!他虽然姓姬,但他是夷狄,夷狄怎么能来参加我华夏的聚会呢,来人呀,把他轰出去。
这个很尴尬的人就是中山国的国君,这个尴尬的国家就是中山国,一个姬姓的夷狄,让华夏诸侯都非常迷惑的国家。
这件事的原因要从周武王夺取天下说起,当年周族人地处偏远,在商人看来他们就是愚昧落后的人,但万万没想到,这个愚昧落后的周,打败了商朝,而且还分封天下,确立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但当初姬周族人支脉很多,其中一支并没有受到分封,而是一直过着最初的生活,时间久了自然也就被华夏视为夷狄,准确的说他们属于白狄。
因为中国没有人种的区别,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区分夷狄还是华夏,看的就是生活方式和衣服首饰等,而中山国位于晋国的腹地,一直被晋国视为心腹大患,无奈中山国也不是软柿子,晋国因为也有内乱一时间也拿他没办法。

(02)终于有了名分
中山国也很郁闷,本来就深处春秋第一强国晋国的腹地,一直以来衣食住行,行为习惯什么的,基本上也跟晋国没什么区别了,大家都是姬姓国,你干嘛老看我不顺眼呀。
从现在发掘的文物来看,中山国的墓葬、青铜器和铭文,这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华夏国家了,论文化水平之高,论工艺造型之巧,甚至论儒学浸染之深,都不在华夏诸侯之下。
但偏偏华夏诸侯就是不承认他,因为他还缺一个手续,这就是周天子的正式册封,前面说过这些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册封的,一代传一代,但是后面通过不断的打仗兼并变化等因素,有的诸侯国消失了,有的则是新产生的诸侯,但无论周天子的实力如何,只有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册封,你才能成为一个被大家承认的诸侯国。
周威烈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14年,经过中山国几十代人的努力,中山国的国君中山武公终于获得了周天子的册封,正式升格为诸侯,从此就可以和华夏诸侯平起平坐了。
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按理说从此中山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十一年后,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让中山国这几十代人的努力,全部都付之东流了。
十一年后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天子又正式册封了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从此春秋时代实力最强的晋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晋国原本的家臣,韩赵魏三家。
韩赵魏三家分晋是历史上的大事,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韩赵魏实质的三家分晋在前,三个诸侯获得正式的册封在后,这中间足足有50年的间隔,也就说说从周贞定王十六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都是没有名分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以上这些年号你可以忽略掉,简而言之就是当中山国终于获得了周天子的册封,甚至还要比韩赵魏三家早11年,中山国自己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此时早已经是礼崩乐坏了,中山国拿到的是一张过了期的传票,周朝这个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

(03)好难的中山国
当中山国终于有了华夏的名分之后,华夏这帮诸侯在就不在乎名分了,他们在乎的只剩下了实际的利益。
中山国依然没有逃脱被一直被打压的命运,先说之前为什么被打压,大家都知道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打出来的口号叫做尊王攘夷,实际上尊不尊王那都是口头上说说,没什么实在的,关键就在这个攘夷上面。
齐桓公作为带头大哥,最大的作用就是带领大家伙攻打蛮夷,帮助被蛮夷击垮的国家复国,比如果卫国,整个春秋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各个带头大哥纷纷上场,把大家团结起来打蛮夷。
孔子对管仲最高的评价就是他成功抵御了蛮夷的进攻,要是没有管仲恐怕我们都要变成了蛮夷,那些所谓的蛮夷就是在华夏诸侯不断的进攻中慢慢一点一点消失或者走向更为偏远的草原地带。
中山国作为蛮夷自然也就是华夏诸侯打击的对象,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终于成了诸侯,这边华夏诸侯一看这也没有蛮夷开始打了,于是就自己人开始自相残杀了。
以前打蛮夷大家都有正当性,现在没蛮夷了,大家相互攻伐为的就是地盘和利益,完全不讲什么道义了,好不容易有了身份的中山国,依然是三晋最大的敌人。
失去了约束的诸侯国们,攻打别人再也不需要理由了,于是三晋之中最先强大起来的魏国,决定出兵灭了中山国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尽管说中山国也不是软柿子,但是跟魏国比起来还真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于是在魏国的进攻下,中山国在获得了正式身份后没多少年,就被第一次灭国了。

为什么要说第一次呢?因为中山不愧是姬姓国,他表现出来的顽强,让当时的周天子都感到汗颜,在中山桓公的带领下,中山国励精图治,几十年后又重新建国,堪称自救的典范。
但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特殊了,三晋之地由南到北大体上是韩魏赵的顺序,中山就赵国的北面,赵国往北还有燕国,也就是说中山是三晋的腹地,谁吃了他就能扩充自己的势力。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山国没有任何错,错就错在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于是在赵国的不断鼓动下,复国后的中山国依然被看做是蛮夷,尽管他有周天子的册封,狼吃羊一向都是随便找个理由的。
于是在以赵国为首的联军的不断进攻下,中山国终于再次灭国了,第一次是亡在了魏国手里,第二次是亡在了赵国手里,身为同姓,中山和晋国的命运如此相似,看来韩赵魏三晋真的是要把姬姓赶尽杀绝呀。
就这样战国第八雄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是他似乎总是跟不上时代,不是他们不努力,是那个时代容不下这样一个国家,当然最终以武力胜出的诸国,最终也都亡在了武力最强的秦国手里。

总结:很多时候,时代变了,我们之前苦苦追求的东西,可能真的得到了,也变得一文不值了,紧跟时代的潮流和变化,才能更好的生存,意味的守旧,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中山国就是这么一个被时代不停打击的例子。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