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和乐毅组合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复制链接]
作者: chavop1-sp | 时间: 2024-6-25 22:49:18 | 历史|
0 75

3040

主题

3040

帖子

912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20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臣黄金搭档,就不得不说秦孝公和商鞅这对组合,正是他们君臣相知相得,共同在秦国进行了持续二十年的变法,才造就了强大无比的秦帝国,秦军的善战以及秦国强大的动员能力的根源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最后的天下一统,也是因为这对黄金组合留下的秦法。

而数十年后燕昭王和乐毅这对黄金组合也在燕国进行了一场差不多三十年的变法,贫弱的燕国通过这场变法积累的国力军力,差一点就灭亡了齐国,让当时的战国观众眼球跌了一地。但在燕昭王去世后,燕国变法就彻底歇菜了,燕国也重回过去的贫弱之邦,燕国的强大宛若昙花一现。同样是组团刷战绩,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到底燕昭王和乐毅这对君臣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里,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我们先来聊一聊商鞅的变法,这个变法大家都很熟悉,伟大之处就不讲了,具体细节也不细说了,总结起来商鞅变法最根本和核心的内容就是耕地和军功。商鞅通过耕地方面的立法,将秦国众多的隶农(近似于奴隶)从大贵族手中夺回并将其变成国家的自由国人,并通过二十级军功爵制极大激化秦军兵士的战斗热情,最终造就强大的国力和善战的秦军。这些自由国人和立功受爵的秦军又成了秦法最大的拥护者,从而保证秦法一代代执行下去。

大家再来看看燕昭王和乐毅的变法,首先乐毅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和贵贵的择人传统,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仅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总结起来乐毅的变法就是整顿吏治,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军队训练。

乐毅的所谓变法和商鞅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变法了,对于社会的根本问题,诸如田制、奴隶制、军功制等都没有深入进去。燕昭王和乐毅只是通过加强对官员和军队的治理整顿来厚集国力,以达到向齐国复仇的目的,对于燕国固有的社会关系根本就没有触动。一旦愿意变法的君王去世,新法就很难再继续下去,因为这种所谓的变法既没有触动旧的利益群体,更没有造就新的利益共同体。

乐毅其实是一个成功的兵家而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带领燕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连下齐国七十城,几乎灭亡了强大的齐国,可谓战功赫赫。但作为一个变法家来说,他彻彻底底失败了,燕昭王一死,燕国就彻底回到过去的老样子,人亡政息。

对于燕昭王来说,他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所选的继承人并不认同他,他的儿子一登基就立刻推翻了他的变法,逼走了乐毅,造成燕军被田单率领的齐军打的大败,伐齐的成果一点也没保留。而秦孝公的继承人虽然因私怨杀了商鞅,但他很好的坚持了商鞅的变法,促使秦国一天天变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