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一布衣小吏,为求富贵毅然辞职,郡守冷笑一声:口气倒不小啊

[复制链接]
作者: ejifahudu | 时间: 2024-6-25 10:28:26 | 历史|
0 67

3230

主题

3230

帖子

969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692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出生时起,一布衣小吏一直生活在上蔡,生活平淡无奇。他想辞掉郡府里的差事去求大富大贵。郡守一怔,冷笑一声:“口气倒不小啊!你一个平民百姓,难道有通天的阶梯?哪里来的大富大贵?”那么,这位布衣小吏是谁?为何放着好日子不过而去追求大富大贵?后来他成功了吗?

这位布衣小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相——李斯。
上蔡是李斯的故乡,战国时期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是楚国北部的一个县。
平民出身的李斯,年轻时在上蔡郡的官府里谋得一份办事员的“郡小吏”,地位卑微、升迁无望。
一直到二十多岁,李斯都在家乡上蔡郡度过。看似平平无奇的郡小吏,李斯却有不同寻常之处。
他写得一手极漂亮的字,经常誊写公文;他又能说会道,左右逢源,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领导赏识。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但李斯是个有思想的人,不愿一生碌碌无为。
李斯对那些布衣庶民平步青云的传奇故事特别感兴趣。他听说,秦国相国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在魏国时得罪权贵险些被打死,最后逆袭翻身。
李斯常想:别人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行!
他时常苦思,总是不得要领,直到偶然瞧见“两只老鼠”。
有一天,他在茅厕中发现老鼠胆子非常小,还饿得骨瘦如柴,只要有一点响动就跑了。反观他看守的粮库里面的老鼠,一只只吃得肥头胖耳,而且一点儿都不怕人。同样是老鼠,差距为何会这么大?

这就和生存环境有关了,李斯逐渐明白平台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所以他不再安于现状,为了更光明的未来想努力一把。
为此,李斯去郡府辞掉自己的差事。
上蔡郡守颇感意外,对他说:“李斯你颇有文采,办事得力,这些本官是知道的。在郡府里当差,吃公家饭,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也算饱暖无虞。你也老大不小了,有家有室,何故贸然辞职啊?”
李斯回答:“我不求饱暖无虞,求得正是大富大贵。”
郡守一怔,冷笑一声:“口气倒不小啊!你一个平民百姓,难道有通天的阶梯?哪里来的大富大贵?”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之前,也是一介布衣。管仲九合诸侯之前,曾经做过微贱的商贩。时势造英雄,机会总是有的,我想离开上蔡,出去闯一闯!”
后来,李斯得知荀子要到楚国讲学,他专门去听荀子讲学。每一堂课李斯都不会缺席,有时课上他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让荀子注意到他。
李斯的坚持打动了荀子,后来成了荀子门下的弟子。李斯之所以想入荀子门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积攒人脉。荀子门下的弟子不是大才子就是有钱的贵族,他们在各国的地位都不低,如果能结识,对李斯将来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让李斯最受益的还是从荀子那儿学到的本事,李斯学到了D王之术,为他将来辅佐秦始皇做了很好的铺垫。

有一个方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荀子是儒学大师,作为学生的李斯为何成了法家思想的代表人?
这是他在求学过程中悟出来的,他认为法家思想和王朝的统治更加契合,在这方面李斯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成之后,李斯准备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打工。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上下焕然一新,各方面都充满了生机,这对李斯来说是件好事,秦国有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他就看谁更识货了。
虽然是打工人,但李斯也是带着目的打工的,他想要辅佐的人,那一定是秦国的掌权人,便是秦王嬴政了。但李斯到秦国后并没有一步登天,因为秦国之大,想见秦王不是件容易事。

李斯先是被吕不韦发现,那时嬴政刚登基,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中,只能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吕不韦的安排下,李斯在秦国得到了第一份官职,叫作舍人,也就是门客。这个工作听起来不怎么样,却能经常看见秦王。
李斯因为负责认真,之后又被提拔为了郎官。这个官职同样很小,李斯却很满意,因为郎官相当于皇宫中的侍卫,不仅能自由出入皇宫,有时运气好的话,还能和秦王说上两句话。在做郎官期间,李斯打听到重要消息,秦王嬴政不满吕不韦霸道很久了,一直想打压他自己掌控大权,奈何嬴政身边没有能力强大的助力者。
李斯想尽办法接近嬴政,展现自己的才能,慢慢获得了嬴政的信任。官职也得到了提升,坐上了长史的位置。这时的李斯已经是嬴政的军师了,他一个楚国人能获得秦王的信任已经非常难得了。

秦国有段时间十分排斥其他国家的人在秦为官,朝中的秦国大臣都建议嬴政驱逐外来人口,因此嬴政也对李斯产生了信任危机。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斯只给嬴政写了一封《谏逐客书》,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由此化解了危机,可见李斯的能力之强。
因为这个,李斯名气大涨,他还成为各国在秦官员的中坚力量,在秦国的威望也高了起来。
李斯在秦国做出的贡献也没有让嬴政失望,在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用嬴政拨的有限经费,去各国收买人做内应,其中赵国的郭开,还有齐国的后胜是比较有名的两个,他们都是宰相,李斯能收买他们,可见能力不一般,都做到了丞相之位,肯定是不缺钱的,所以用钱收买是不管用的。

李斯一定是用他那张巧舌如簧的嘴成功说服了两人,这就是他的本事了。因为出色的表现,李斯得到了升迁,成为了秦国的廷尉。这个官职不高,手中的权力却不小,廷尉属三公九卿,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是朝廷的核心人物。
虽然这个职位不错,但李斯的才华刚刚施展。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做出的成就让他成为了秦国的丞相。
首先就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李斯提出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周王朝为前车之鉴,分封不利于权力集中,想要一个王朝走得长远,郡县制更合适。
地方官员都由皇帝任命,他们对朝廷负责,就不会出现地方势大掌控不了的情况了。
其次在统一文字上,李斯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推行的文字都是李斯亲自写的,他在书法上的造诣用到了实处。还有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都有李斯的功劳。
由此,李斯走出上蔡拜师学艺,到秦国大展宏图,成为千古一相,最终实现人生梦想!

“逆袭”启示录:
李斯由“两只老鼠”见微知著,参悟命运的密码,明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这是李斯对于自身命运的觉醒时刻。
李斯做出他的选择,他要自己为命运这艘大船掌舵。
毅然辞去郡小吏的职务,抛家舍业,选择“裸辞”,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但不迈出这一步,维持原状,改变就永远不会发生。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