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出土越王古剑,引人“滴血认主”,专家:现代科技无法破解

[复制链接]
作者: ejifahudu | 时间: 2024-6-27 02:48:53 | 历史|
0 33

3231

主题

3231

帖子

969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695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楚国故地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发现一把埋藏了2400多年的宝剑,剑身纹路清晰,锋利无比。当时,一工作的人员曾因不小心而被剑割破手,血流不止,引起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
据考证发现,这把剑可能是越王勾践的佩剑。春秋中后期的吴越两国锻造工艺先进,郭沫若曾赞叹到:“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之所以如此,与战争有很大关系。东南沿海地区的吴越两国互相攻伐,国势日益壮大,先是吴王阖闾称霸诸侯,后是越王勾践(拼法错误,当叫“句践”)“卧薪尝胆”,一举成为春秋最后霸主。

吴国和越国是邻国,但民族成分不同,吴国的主体为东夷、华夏和百越;越国的主体只有百越。因此,到春秋中后期,两国就互相攻伐,没有停歇过。
特别是到吴国末年,吴王夫差有“一箭之仇”,越王勾践则有亡国之恨,两国的矛盾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为在战斗中取得绝对性优势,两国的武器锻造工艺先进,形成独特的武器锻造手法。那么,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什么不生锈?
墓葬群中的宝剑
1965年12月,对位于荆州市望山楚墓群的考古过程中,考古队从一个墓穴中共挖出600多件器物,包括一把沾满泥土却没有生锈迹象的古青铜剑。据当时工作人员回忆,将剑取出的过程中,一工作人员因不小心而被划破,鲜血直流不止,好似武侠小说中好剑需要“滴血认主”的桥段,考古人员也着实被这把剑的锋利所震惊。
经过清理,发现宝剑身上刻有以鸟篆铭文的8个古越文,书曰:“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是春秋时期古越语的直译,后来被翻译为“勾践”(或句践)。8个字的意思就是“越国君主勾践自主生产的配剑”。

测量发现,剑被拔出鞘时,寒光耀目,没有丝毫的锈蚀,纹路极其清新,特别是刀刃锋利,能轻松划破21层的纸张,犹如刚被打造完成。剑的总长度为55.6厘米,刃身为45.6米,宽为5厘米左右。
剑身有黑色的菱形几何暗花纹,应当是青铜出现腐朽现象导致颜色改变;剑格的正反面都分别镶嵌有蓝色琉璃和松石纹饰,样子华丽而高贵。剑柄的缠缚主要用的是丝线,剑首向外形翻卷,内部有精致的十一道同心圆圈,形成圆箍样式。
结合相关的传说和剑身铭文,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剑,在古代排名中数一数二。为谨慎起见,通常都将它称为勾践剑。
那么,纯钧剑在史书上排第几呢?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纯钧剑
据《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这里将纯钧还在神剑湛卢的后面,也可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剑”。
唐·刘良在《文选·吴都赋》中注:“纯钧、湛卢,二剑名也。”证实“纯钧”是数一数二的名剑,至少在史书上有它的地位。那么,它和越王勾践有什么关系?
成功逃回越国并开始卧薪尝胆后,勾践派人寻找秦国的铸剑大师薛烛,经过多方努力和威逼利诱,薛烛最终同意和越王勾践铸剑,并提高越国的铸剑水平。
其实,勾践生性爱剑,同薛烛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因此才获得薛烛的帮助。当时薛烛已经立下规矩,工艺在精不在量,愿为锻造一把好剑而痴狂。越国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能够帮助薛烛实现理想,故两人一拍即合。后来《越绝书》详细地描绘了这些场景。

薛烛铸造出神剑纯钧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将之交给越王。不过,越王很快得知消息,便随机挑选时间到薛烛工作的地方去看望,在剑纯刚出炉的时候就将其截获,最后据为己有。
薛烛认为“纯钧”和勾践品性非常相似,认为他们有缘,因此为勾践做最后的功夫,将8个字印上去,表示纯钧永远归属于勾践。
纯钧的确是绝世好剑,流传2000多年依然没有生锈。那么,剑的身上有哪些秘密呢?
专家认为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
纯钧已经确定就是越王勾践的佩剑,不过出土的地方并不在吴国的管辖之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目前主要有两个说法。第1个是嫁妆说,认为勾践曾经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由于太喜欢这一女儿,加之为加强吴楚两国的关系,他就将随身佩剑随嫁,用以表示对这一桩婚姻的重视。后来,楚王将它赏赐给了某一位贵族。
第2种说法是战利品。公元前309年至306年,楚国曾经对越国动兵,于胜利的过程中将纯钧缴获,后成为楚国贵族的随葬品。
两种说法一直争论不休,化学家则不怎么关心这一问题,而是关注纯钧本身的铸造工艺。1977年12月,复旦大学、中科院和北京钢铁学院对纯钧进行检测,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解析其构造成分,得出青铜合金分配的准确数据表。
从表格上可以看到,“纯钧”不是简单的青铜剑,其主要成分为铜和锡,还有少量的铝、镍、硫等金属物。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不是后期形成,而是在锻造的过程中通过硫化处理,让其颜色出现变化。

让专家们感到惊讶的是,剑刃上的打磨工艺可以同现代的精密磨床所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纯钧”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就在于各个部位作用不同,所包含有的铜和锡的比例不同。
剑脊含铜较多,所带来的好处也很多。一、是可以保持剑韧性好,二、是不容易折断。在剑刃部分适当调节含锡度以后,可以保证剑锋利而不易磨损。剑身上的含硫高,主要是用于防腐蚀。
“越王勾践剑”还有一个非常高层次的秘密,那就是剑本身不是单一的初成品,它的外部还镀有一层含铬很高的金属层。要知道,铬耐腐蚀性非常高,属于相当稀有的金属,想要将其提炼极其困难。再者,它本身非常耐高温,熔点大约在1857℃以上。
关于这一部分,专家们尚未了解到2000多年前的正处于青铜黄金时期的越国是如何提炼出铬的。据检测发现,地表岩层中的铬含量非常少,一时半会不可能提炼出可以用来铸剑的总量,这成为了待解的谜题。

结语
周朝以后,中国的历史基本上已经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不过,对于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依然知之甚少。比如,秦国锻造出了战国时期最强的弓箭,但是发展到汉朝以后,当时的锻造工艺居然出现断层。
这是秦国独有的技艺,还是后人在传承的过程中丢失了?古代的工匠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基本上可以做到父子继承制,工艺品生产技术只在家族之间流传,因此技术相当高超。不过算是如此,依然没有人知道当时是如何提炼出用现代的科技水平才能得到的稀有金属。对此,真的无法解释。
参考资料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