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试探刘备是否真的贤明,刘备这样对他说

[复制链接]
作者: 花前月下一樽芳酒 | 时间: 2024-6-22 09:51:56 | 历史|
0 22

3086

主题

3086

帖子

925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58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谋士徐庶。他听说刘备是一个为人宽厚仁慈的贤明之主,所以很想投靠他,但是又不知道刘备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贤明。于是,徐庶就想试探一下刘备的虚实。一天,徐庶去找刘备,碰巧见到刘备正专心致志地欣赏座下的战马,便走上前对刘备说:“我以前曾学过一点相马术,让我来看看您的马。”刘备叫人把战马绕着徐庶转了几圈,徐庶突然故作惊讶地说:“主公的马虽然是一匹好马,但是一定会伤害到一个人。主公可以先把这匹马送给您最痛恨的人,等伤害他之后,您再骑它就平安无事了。”刘备一听徐庶说这话,非常不高兴的说:“我希望先生能告诉我做善事的道理,而不是教我害人的办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说:“主公,得罪了!我一直听人说主公仁德宽厚,今日特用这番话来试探您,果然是名不虚传。”从此,徐庶尽心辅佐刘备,以后又为刘备推荐了旷世之才诸葛亮。徐庶采用试探手法,诱使刘备暴露其真实品性,这就是打草惊蛇的策略。

春秋时期,秦穆公准备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的都城。大夫蹇叔认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事先作好迎战准备,而且途中会经过晋国,恐怕又会遭到晋国的埋伏。秦穆公不听劝谏,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偷袭郑国不成,反而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好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准备袭击郑国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击郑国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已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的小股部队,孟明视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了踪影。孟明视看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知道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正是秦军的不察敌情,轻举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

春秋时期,绞国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但是其城墙高森坚固,宜守不宜攻。楚国攻打绞国时,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始终攻不下来。楚国的谋臣使出一计,先派出一队不带武器的士兵,装作打柴的农夫,到绞国城北的山中砍柴,然后故意惊动绞国的城防力量,让绞国军队先赢取暂时的胜利。第二天,绞国集中优势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去捕杀楚国的“砍柴人”。而这时,楚国早已在周围设下埋伏,一举将追杀砍柴人的绞国军队全数歼灭。随即,楚国也顺利攻克绞国城,灭了绞国。

打草惊蛇原指打在草上时却惊动了蛇。原比喻惩治甲方时,而令乙方警觉。现比喻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因泄密而惊动了对方。作为谋略,在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三计。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