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赵武灵王吃足苦头,战国隐世强国中山国

[复制链接]
作者: chavop1-sp | 时间: 2024-6-22 04:59:54 | 历史|
0 9

3037

主题

3037

帖子

911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11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千乘之国”也是所谓小国,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如中山国更可称为隐世军事强国。中山国从春秋时间即与晋国为敌,到战国初年的魏国,及后又侵占燕国十余城,即使最后为赵国所灭,赵武灵王也要花十多年时间才可办到,究竟中山国是怎样的国家呢?关于中山国,历来史书对其记载几近空白,后人只靠零碎史料推断其存在,故有“神秘王国”之称,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山国王墓大批殉葬物出土,使中山国不再神秘。
中山国毗邻赵、燕、齐,无形中需要保留强大的军队,成为隐世军事强国。
战国时代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即使是孟子也坦言“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又谓“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句践事吴,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国。”可见小国在大国之间生存非常考验君王的智慧。中山国(公元前414至296年)是鲜虞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亦是当时唯一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立足中原的小王国,毗邻赵、燕、齐。由于地理的关系,所以中山国在春秋年间与晋国已有交战。
山字形青铜器
公元前459年至前457年间,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取得穷鱼之丘(今河北易县)。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今河北唐县),“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了打击。进入战国时代,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中山国的敌人也改变成初期的魏国及后期的赵国。
中山成公墓陪葬墓出土《骨算筹》
在此需要补充一点是。中山国在败于晋后,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建立了新都。武公并且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终于引来魏国的入侵。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从秦国取得河西地后,随即把中山国列为下一目标。魏国要攻打中山国,在现代看来极不合理。因为中山国边境未与魏国接壤,必须向赵国借路才能成事,如是者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即使成功占领中山国也难以维持。因此后来秦国宰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战略,集中资源在进攻邻国,才修正这一错误战略,此为后话。
中山王厝墓出土《墨书大理石片》
在魏文侯的再三要求下,赵国终于答应借路给魏军。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乐羊为主将领兵进攻中山。乐羊攻取中山国,包围中山国都顾城有三年之久,直到公元前406年才成功灭掉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治理中山国境,这也是中山国第一次亡国。
然则中山国虽然亡于魏国,但其残余成功退入太行山中,再经过桓公20余年的励精图治后,终于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复国,并定都于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前377年、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桓公去世后,中山成公即位,继承先祖遗风,继续学习中原社会制度,发展国力,使国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山王厝墓出土《镶金龙凤银带钩》
公元前323年,由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联合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在称王的五国中,只有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其余四国都是“万乘之国”。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攻进燕国。中山国见有机可乘,也背弃了同盟,派相邦司马赒率军北略燕国,夺取几十个城市,占领数百里的燕地,还掠取了许多财物。史称“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成为中山国的鼎盛时期。
中山王厝墓出土
伐燕胜利后不久,中山国国力逐步衰落。而此时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国富兵强。与秦国结盟,开始对中山发起了十余年的残酷战争,燕国也趁机进攻中山国,收复旧日失地。前301年,赵军攻破灵寿,并立中山王尚为傀儡,前296年,赵灭中山国,中山国正式宣告灭亡。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