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因儿子出生时难产就讨厌儿子,儿子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6-16 18:54:51 | 历史|
0 71

3163

主题

3166

帖子

953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36
发表于 2024-6-16 18:54: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亲因生儿子时难产就讨厌儿子,这是不是匪夷所思?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战国时期郑武公的夫人武姜。

武姜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公元前761年,她嫁给郑武公当正夫人。武姜给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共叔段。武姜讨厌大儿子寤生,喜欢小儿子共叔段。这是因为什么?
这是因为武姜生大儿子寤生时难产,生儿子共叔段是顺产。武姜生大儿子寤生时,生了几天都没生出来,差点送了命,最后寤生是倒着出来的,让武姜受罪不少。寤生的意思就是难产逆生,从这个名字来看,武姜是多么地厌恶大儿子。

其实这真不怨寤生啊,他也不愿意因难产出生,可是身为国君夫人的武姜不明白这些。
寤生是嫡长子,当然就是太子,可是郑武公病重时,武姜却请求将改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当然不同意。就算他同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武姜很不开心,比康熙皇帝的德妃(雍正皇帝的生母)还不开心。看着自己不爱的大儿子当国主,而自己心爱()的小儿子却只能当臣子,武姜真是心痛不已。
于是武姜就向郑庄公要求把制邑封给共叔段。郑庄公说:“制邑是个重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病故在那里,如果封其它城邑,我都同意的。”武姜就请求封给共叔段京邑,郑庄公答应了,共叔段被填封到京邑,郑国的人都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臣祭仲对此提出异议,说:“如果分封的都城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郑庄公无奈地说:“姜氏非要这样,我敢没办法呢?”(看,他称他母亲为姜氏,可见母子之间的矛盾有多深。)
祭仲不满地说道:“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的爱弟呢?”
郑庄公却满不在乎地说:“多行不义必自倒毙!等着瞧吧。
果然不出郑庄公所料,共叔段到了京邑,就想谋反,武姜也是共叔段的同谋。公元前722年,共叔段和母亲武姜里应外合,想夺郑庄公的国公之位。

可是聪明的郑庄公早就知共叔段谋反的消息,一举把共叔段打败,共叔段逃到共地。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很恼火,他把武姜安置在城颍,还说了狠话,不到黄泉,绝不和你相见。
一年多后,郑庄公害怕别人说他不孝,但君无戏言,他又不能违背誓言,于是在颍谷颍考叔的建议下,挖隧道,与母亲武姜相见,母子重归于好。

武姜因难产就厌恶儿子,实在是匪夷所思,可是历史上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了,这个故事给后世留了两个俗语,一个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个是“黄昏见母”。
注:本文参考资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