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何不用张仪的策略攻打二周?就因司马错的这一点担忧

[复制链接]
作者: 三生万物 | 时间: 2024-6-16 03:49:01 | 历史|
0 52

3099

主题

3099

帖子

929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97
发表于 2024-6-16 03:49:0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来看看张仪和司马错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张仪建议秦惠文王说: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资治通鉴》
张仪的策略是什么呢?

就是把和魏国、楚国的外交关系搞好,暂时不要和这两个国家发生军事摩擦,而是把精力都用来对付韩国。
因为这个韩国是二周接壤,而且韩国是七国中疆域最小,且实力较弱的一个。
张仪的思路是什么呢?
就是“挟天子以令天下”,也就是曹操玩的那一套,通过把周天子扶持为傀儡,然后号令天下。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把周天子取而代之,从理论上来说,张仪的这套策略是不错的。
但现实情形是怎样的呢?
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昭襄王时代,曾经僭越礼制称帝,《史记》记载说:
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
记住,只是称帝,还没有把周天子取而代之。
但是秦昭襄王害怕自己孤掌难鸣,于是把齐湣王也拉上,让他称东帝。
结果齐湣王在苏代的建议下放弃了帝号,还联合其它五个诸侯发动了攻击秦国的战争,迫使秦昭襄王放弃了帝号。
实际上从这件事情上你可以发现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周天子虽然失去了影响力,但是谁也不愿意见到它被取代。

因为周天子的存在为战国的局势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周天子依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大家虽然都不听从他,但是谁也别想取代他。
因为每个诸侯都想自己来取代周天子,但是并不愿意其它诸侯取代周天子,但这就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像秦国、魏国、齐国这些都是强国,甚至就算韩国都有实力把当时的二周消灭,但是谁这么做了,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当时就连楚国也想把周天子取而代之,但是却被人劝诫说:
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资治通鉴》
其实说白了,就是舆论形势不允许,时机还不够成熟。
所以张仪的这个策略如果在当时被秦惠文王采纳的话,那么我认为有极大的可能会引来六国诸侯的联合攻击。
因为当时的秦国本来就已经被各个诸侯国敌视和防范,那么各个诸侯肯定不会坐视秦国把周王室取而代之了。

而司马错则提出了什么建议呢?他说:
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资治通鉴》
司马错把问题看的很透彻,他认为王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广、民富、博德。
就是说国家想要富有必须开疆扩土,军队想要强大必须让百姓富裕(这样才有军费开支),想成为王者必须有广博的品德。
这是司马错在反对张仪“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的策略。
他认为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共主,如果攻击二周,那么周王室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韩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三川而联合起来。

接着又会去联合齐、赵、楚、魏这些国家,甚至主动让楚国占有九鼎,让魏国占有土地,那么到时候秦国就成为孤家寡人了。
不仅啥也没有捞着,还成为天下诸侯的敌人。
所以,不如去攻打蜀国,得到了土地,又不至于让诸侯们联合起来攻击自己,这是最保险的。
南下伐蜀最多也就和楚国为敌,风险也是最小的。
可以说,司马错的这个策略最为符合秦国当时面临的局势。
而如果秦惠文王听从了张仪的策略,那么秦国显然将面临来自六国诸侯的联合攻击。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