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秦始皇的剑为何两次都没拔出来?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5-24 03:28:09 | 历史|
0 37

3133

主题

3136

帖子

944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46
发表于 2024-5-24 03:28: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轲刺秦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本内容,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就此成为不少人心目中永远的勇士,而一生英勇无匹,似乎没有任何一丝狼狈时刻的秦王,其数次拔剑不得的仓皇身影,也令世人瞠目结舌,不过话说回来,秦王到底是为什么拔不出剑来着?

先来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公元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灭掉了赵国,并且俘虏了赵王,眼看着秦国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兼并六国的脚步势不可当,燕太子丹十分恐惧,找到荆轲谈话,荆轲提出将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礼物进献给秦始皇,认为这样秦始皇必然会愿意见他,到时候他就可以趁机行刺。
燕太子丹却很犹豫,樊於期的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诱饵,毕竟樊於期早先是秦国的将军,跟着嫪毐谋反,秦始皇十分憎恶他,可是他穷途末路的时候来投靠燕太子丹,让燕太子丹觉得这样对待一位满心都是希望的臣子是种罪过,所以迟迟不能决定,荆轲于是自己私下去见了樊於期,樊於期倒是个汉子,当场就拔剑自刎了。

樊於期的头被装在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中,这时候还缺一把剑,太子丹于是花100金买了一把剑,接着淬上毒药,又有秦武阳作伴,所有的东西都预备好了,荆轲刺秦王的计划再也没有了回头路,否则樊於期就是白死,荆轲去秦国的那天,无数人都来给他送行,每个人都非常悲壮,所有人都知道荆轲此举不成功便成仁。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头和地图到达秦国,果然受到了秦国的隆重接待,就在他把东西递给秦王,而秦王兴致勃勃准备要看的时候,荆轲陡然露出了匕首,一手抓住秦王,一手往前刺他,秦王被吓到了,于是站起来,扯断了袖子,接着准备拔剑,第一下没起来,第二下还是没起来,原文说他两下没拔起来的原因是——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就是说第一下是因为太长,秦王没能拔出来,只能先握住剑鞘,第二下是因为剑插得太紧,没有能直接拔出来,加上能上殿的都没有佩剑,佩剑的都在殿下,没有诏令不能上来,这样一来秦王就变得好惨,只能单打独斗,幸好这时候大家都记得提醒秦王一句:“王负剑!”这才让秦王把剑拔了出来,而荆轲就这样死于秦王之手。
那么那个问题来了,秦王到底是为什么拔不出剑?如果是剑太长,那移动到后面不是更难拔吗?毕竟肯定要从肩膀处才能反手抽出来,可即便这样也还是需要弯腰,根本来不及,而且后来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也就55.6厘米,其他的青铜剑最长也不过60厘米,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那时候剑好像都不算长,那“王负剑”就更多此一举了。

直到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研究,还有一号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秦剑,以均在81~94.8厘米的长度告诉大家,秦朝确实是有这么长的剑,他们的剑确实比其他诸侯国的剑还要长,而且还是双手剑,这才让秦王拨不出剑之谜天下大白——秦王确实因为剑太长所以没拔出来。
而那时候之所以需要“背在背上”才能拔出来,是因为秦国的剑他还是一种礼器,是挂在后腰上的,“王负剑”的意思是让秦王左手推动剑鞘,右手拔剑,身子向左,以这样一个姿势将剑抽出来,这个姿势就很像是把剑背在背上,最终秦王也确实把剑拔了出来,让荆轲终究“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然秦王拔不出见还有事发突然,心里面太慌张的原因,加上还得应付不断进攻的荆轲,一时之间没有调整过来,另外这肯定也是一种文学上的修饰,拔不出剑的秦王和步步紧逼的荆轲之间,形成了一个十分惊险的画面,也让最后秦王胜而荆轲败的结局既留了悬念,又发生了转折,短短百字,却精妙绝伦。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