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与母亲见面为什么还要选在地道里?

[复制链接]
作者: 重楼画黛 | 时间: 2024-5-12 00:20:50 | 历史|
0 76

3010

主题

3010

帖子

903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30
发表于 2024-5-12 00:20:5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721年的某个深夜,权倾一时的郑庄公疾步走在一条阴暗、潮湿的地道之中,身边仅有一个打着火把的侍从。
这条地道因为赶工所以并不宽敞,但是能容两人并排而行。墙壁并没有做什么修饰,脚下还不时有黄色的地下水流淌而出,将郑庄公的赤舄(音同细,鞋子)打湿。但郑庄公对此丝毫不以为意,反倒是对这种状况放下了心。

郑庄公就是从这里去见母亲的?
作为郑国的君主,郑庄公为什么深夜要跑到一条简陋的地道之中,而且轻车简从,行踪诡秘。他这是要去会见政敌,达成某种政治密约?还是因为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要隐匿出行?
这一切,都要从一年前说起。当时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与母亲武姜约定一同谋反,但阴谋败露,郑庄公先发制人,将共叔段击败,并迫使共叔段流亡到共国。
在被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背叛之后,他盛怒之下最终将母亲“流放”到郑国的一个叫“颖”的地方软禁,并且诅咒发誓“不及黄泉,不相见也”。
对于母亲,郑庄公内心是矛盾的。因为他出生时脚先出来,造成难产,让母亲武姜虚惊一场。自此,母亲便“恨”上了他,甚至给他起了一个略带侮辱性的名字“寤生”。
而弟弟段的出生,更是令他的处境难堪。母亲对段倾注了极大的母爱,而对这个大儿子,却是不理不睬,爱搭不理。这对年幼的郑庄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瞧瞧这娘儿仨
涉及到郑国继承人的问题,母亲武姜的立场是鲜明的,她力劝父王郑武公立弟弟段为太子,而完全忽略郑庄公作为长子的“法定继承人”地位。只不过郑武公出于周朝礼义和约定俗成的习俗,拒绝了母亲武姜的要求,坚持立郑庄公为太子。
郑庄公继位后,母亲立刻跑来要求将“制”(虎牢关)赐给弟弟为封地。他出于一种帝王的本能拒绝了这个要求。“制”太重要了,交通要道,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而且人口众多。于是母亲又要求将“京”赐给弟弟,郑庄公同意了,京虽然也是富庶之地,但毕竟是母亲武姜亲口来讨要,他不想令母亲过于不悦。
一年前的叛乱恍若隔世。在弟弟和母亲阴谋败露之前,已经多次出现征兆,郑庄公身边的近臣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但是他内心的矛盾又能与谁人说呢?
弟弟段私自扩大城墙,他要怎么责罚?派人把封地收回来?或者他把弟弟段找来乱骂一顿?在边境四城被要求接受段的领导时,他确实想要阻止,可是想想母亲对段的偏爱,“制”又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思分封给段,他还是把这件事视为“补偿”而没有干涉。

掘地见母已经流传三千年
可郑庄公还是做了准备,他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做的事情,他是绝对没有推卸责任的。把郑国最精锐的部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任何人都休想染指。他派遣大量的细作去“京”严密监视段的一举一动。当他知道“京”的军队在大规模调动,而段丝毫没有向他知会时,他知道他必须作出选择了。
击败段的战斗完全在郑庄公的意料之中,他甚至都用不着亲征,派公子吕就把这件事摆平了。而弟弟跑到共国令他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杀了弟弟令自己背上个兄弟相残的骂名。可是母亲武姜在这次叛乱居然要负责打开都城大门放叛军进城,这令郑庄公绝望了,母亲难道要置自己于死地么?
这些年的恩恩怨怨全都涌上心头,他决定不再见母亲武姜。将母亲远远地“发配”到“颖”去,既然你这么讨厌我这个儿子,那么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不及黄泉,不相见也”。
可是没过一年他就后悔了。幼年时极度缺乏关爱,令郑庄公非常重视亲情。他的弟弟已经被他打跑了,现在母亲也被自己“发配”到“颖”,身边的至亲之人都自己给“解决”了。

郑庄公:“你以为我不想见我妈?”
他只能时不时召见“颖”的地方官颍考叔,探寻母亲的近况。而颍考叔又是出了名的至孝之人,对母亲孝顺有加。一次召见,颍考叔献给了他一只山鸡,并说山鸡“缺德”,幼时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这下郑庄公按捺不住,他对颍考叔说“我已经向上天诅咒发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君无戏言,你难道想让我受到上天的惩罚么?”
没想到颍考叔会心一笑,“我只道是大王不想,原来是大王不能,那么这件事就包在我颍考叔身上吧,不会让上天的惩罚降临到大王身上。”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郑庄公踩在“黄泉”之水上,心里既踏实又急迫,要见到母亲的心情也催促他疾步前进。没过多久,地道之中传来郑庄公的声音“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而过不多时,母亲的声音传来“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好了,写了那么多春秋战国的杀伐决断,这次咱们也写了一回欢乐融洽的场面。这在残酷的春秋战国也是不多见的。我之前曾经写过郑庄公也是个”可怜人”,他为什么可怜呢?就在于他幼年缺乏关爱。

郑家这几位合理出演一出历史活剧
大家都说他对弟弟共叔段耍手段,但反过来,他弟弟要是不造反,他会怎么样呢?还派公子吕去收拾共叔段?“清官难断家务事”,郑庄公就是在处理“家务事”的问题上受到幼年的影响。
您可能会说别拿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古人,但我一直坚信,几千年以来,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是人性未变。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你番唱罢我登场,人性从不缺席。
郑庄公的内心对家庭是一个很看重的人。他把弟弟打跑很多年以后又主动提及他有个弟弟段,这也是他内心渴望亲情的一种表现。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对待自己的儿子们都是非常宠爱的,从来没有厚此薄彼,而这也是造成郑国后来衰退的一个重大原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