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国际观察 | 法国17岁少年之死为何“引爆”连日骚乱?

[复制链接]
作者: peppedeluca | 时间: 2024-4-23 20:01:20 |
0 103

2089

主题

2089

帖子

6267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67
发表于 2024-4-23 20:01:2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题:法国17岁少年之死为何“引爆”连日骚乱?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法国17岁北非裔少年纳赫尔(Nahel)遭警方射杀引发的骚乱已持续一周。虽然目前局势趋于缓和,但关于这场骚乱背后原因的讨论并未停止。
6月27日,巴黎郊区,纳赫尔在警方截停车辆检查时遭枪击身亡。现场视频在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法国多个城市爆发骚乱,抗议警方滥用职权、种族歧视。
这一射杀事件为何会成为连日骚乱的导火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张金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警察暴力执法与种族歧视是引发骚乱的关键因素,而深层原因则在于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不平等问题。
据悉,开枪警察已被拘留并被指控犯有故意杀人罪。张金岭表示,实际上,警察暴力执法一直是法国的难题。美国《外交政策》刊文称,法国警察长期以来采取高压手段,尤其是对少数族裔。研究表明,年轻的有色人种比同龄白人更有可能被警察检查身份,并被侮辱或粗暴对待。
由于恐袭事件频发,法国于2017年出台法律,允许警察更广泛地使用枪支,若司机在截停期间不遵守规定,并且警察认为此人可能会伤害他人,就可以开枪。批评人士称,自该法律实施以来,“致命截停”数量急剧增加。路透社一项调查发现,2022年有13人以这种方式死于警察之手,而纳赫尔是今年的第三位受害者。“自2017年以来,大多数受害者是黑人或阿拉伯裔。”
无疑,此次骚乱暴露出法国社会长期刻意回避的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有法国学者指出,法国人看待社会的方式往往“选择性忽视人们对种族、宗教或文化群体归属感的重要性”,“这使得说实话变得困难”。“法国主流媒体甚至很难直接回答一个明显的问题:如果司机是白人,事件的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系统性种族主义令法国陷入一片火海。”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几十年来,法国官方不承认种族差异政策与民众实际生活脱节。根据法国法律,与种族和民族相关的数据收集受到严格限制,“对于法国的少数族群来说,缺乏数据并不重要,他们的真实生活就是实际偏见的证据”。
“从2016年‘黑夜站立’到2018年‘黄马甲’运动,再到今年年初的退休制度改革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近年来,法国内部积聚着大量愤怒情绪与负面能量。”张金岭进一步指出,法国民众面临的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社会不平等问题是此次骚乱的深层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纳赫尔住在巴黎郊区,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后裔,此前并无犯罪记录。他在家附近一所培训学校学习电工,不过时常旷课。他还是一名外卖送货司机,喜欢在工作间隙打橄榄球。身边人评价纳赫尔是“一个愿意融入社会的人”。
法国是欧洲移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口约十分之一为移民,且多数生活在郊区,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积重难返。张金岭表示,多年来,法国郊区与城区的发展不平衡、机会不平等,令法语中“郊区(Banlieue)”一词从地理概念演变为代表贫困的贬义词。“外来少数族裔聚集于此,年轻移民二代、三代的贫困率与失业率相对更高。”
据报道,被逮捕的骚乱者主要来自贫困移民社区,平均年龄只有17岁。张金岭说,这些年轻人从纳赫尔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不公,再加上社交媒体的煽动,导致骚乱迅速蔓延、难以平息。
在张金岭看来,虽然法国的少数族裔在法律层面上是平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此次骚乱给法国再次敲响了警钟,如何促成不同族裔之间的和睦相处,尽可能减少引发族群矛盾,是法国政府需要正视与思考的问题。”(完)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