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兵法熟记于心,败一次就被后人耻笑,他常吃败仗被后人敬仰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4-4-14 22:12:34 | 历史|
0 110

3154

主题

3154

帖子

946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62
发表于 2024-4-14 22:12: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征战史。每一次战争造成人口的锐减,都是触目惊心的。不过抵御外敌入侵也是为了保护国土安全,使人民得以幸福安康,因此出了不少抗敌名将,不如飞将军李广,再比如英勇抗倭的戚继光等等。

但是在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时代,七雄群起,战争不断,百姓叫苦不迭,统一恰恰是大势所趋。在秦国连横政策中,出现了一场著名的战争,这就是长平之战,经此一战,没有任何国家再能抵挡住秦国统一的步伐。而长平之战里,有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叫做纸上谈兵,成语的意思不用多说,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位故事的主人翁,赵括。
赵括,出生在赵国的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的赵奢,是一代名将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之下,赵括难免会对军法产生兴趣,不光是兴趣,赵括还对兵法烂熟于心,每次跟人谈论战争局势时,都说的有鼻有眼,给人一种天下兵法赵括第一的错觉。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觉,无形之中加大了他的骄傲。在他爹与其理论时,总是被赵括反驳,无奈之下他爹只能暗自担忧,打仗不是读书,不能光讲求理论,不然是要吃大亏的。他爹的担忧最后真的成了现实,因为赵括熟读兵书才华横溢的消息传到了赵王的耳中,当然也有秦王耳中。
他到底几斤几两,怕是旁观者清,因为赵括所会的战术全部都是书本上的,所以说一旦两国交战,赵括为将军的话,秦国便能知己知彼,一举拿下赵军。于是秦王贿赂赵国大臣,并发难赵国,怂恿这些大臣举荐赵括去征战抗敌,结果可想而知。长平一战,赵军死四十万人全军覆没,被秦国的战神白起坑杀了。
自此赵国再无力对抗秦国的侵犯,因为举国上下的壮年男丁都在此次战役中被杀。与赵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面提到的汉朝飞将军李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虽不是屡战屡胜,相反败战吃了不少,只是与匈奴一方相比损失较大。但是他能勇挫匈奴人,使得匈奴人听见他的名号,都不敢轻易冒犯。
人民尊崇他为飞将军,是因为李广懂得关心部下,经常与他们一起风干露宿,可以这么说,李广是全军上下所有人的精神支柱,甚至皇帝与全国百姓心目中的偶像。虽然最后李广在带兵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没有投降,自杀殉国了,这样的气节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说,一个真正被万世传颂的名将,不需要打多少次胜仗,相反只要留取丹心照汗青,对得起祖国百姓就足矣。不知读者对上面二人,如何看待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