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明德苑】清风箴言 | 为官当自清廉始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4-14 09:31:54 | 历史|
0 69

3114

主题

3114

帖子

934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42
发表于 2024-4-14 09:31: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
——唐·武则天《臣轨》

这里说了两件事,一是当官理事必须公平,二是当官应该廉洁不贪。公平和廉洁,是为官的两个法宝。这里的“吏”,不是指衙门基层办事人员,而是包括高级官员在内的官僚人士。
公平治理的事,专文另说,这里重点说说廉。武则天写下上面这两句话后,讲了四个春秋时期官员廉洁不贪的故事。
一个是季文子: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吝,且不显国也。”文子曰:“然吾观国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闻君子以德显国,不闻以妾与马者。夫德者,得之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也。若独贪于奢侈,好于文章,是不德也。何以相国?”仲孙惭而退。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史称季文子。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又称季友。他是鲁桓公的重孙,是以贵族出任宰相的高级官员。他的妾不穿丝帛,他家的马不喂粮食。一个叫作仲孙它的人就劝他说,您身为上卿,如此简朴,人们以为您吝啬,影响国家形象。季文子说:“国人都穿的粗布吃的简单蔬菜,我不敢奢侈。而且我听说彰显国家形象靠的是德性而不是小妾和马匹。如果我贪图奢侈,爱好华丽的衣服,就是缺乏德行,怎么能做国家的宰相?”
一个是韩宣子: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问其故。对曰:“昔栾武子贵而能贫,故能垂德于后。今吾子之贫,是武子之德,能守廉静者,致福之道也。吾所以贺。”宣子再拜,受其言。
韩宣子,就是韩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叔向,晋国著名政治家。韩宣子为自己的贫穷忧心忡忡,叔向反而表示祝贺,认为一个高级贵族能够安于贫穷清廉,是致福之道,值得祝贺。这样就打消了韩宣子的忧心。
一个是子罕:宋人或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六卿之一。有人给他馈送玉石,他辞而不受,说:“你以拥有的玉为宝,我以不贪财为宝。你把玉给了我,你我都丧失了各自的宝。不如各有其宝。”子罕的故事遂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官员以不贪财为宝贵品行,一旦贪得他人宝物,自己的宝贵品行就丧失了。这个道理是很深刻的。
一个是公仪休:公仪休为鲁相,使食公禄者不得与下人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故遗君鱼。何故不受?”公仪休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相,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他认为吃国家俸禄的人就不应该与百姓争利,接受小民的财物。他嗜好吃鱼,有人就给他送鱼,他拒绝了。他说:“因为我嗜好吃鱼,所以我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我当宰相的俸禄足以买得起鱼。而如果接受你送的鱼丢了宰相官位,谁还给我送鱼呢?”
公仪休的故事也是非常有名的。嗜好吃鱼所以不接受他人送鱼,是“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的充满悖论式的智慧。
公仪休作为鲁国宰相,除了拒绝接受贿赂外,还有“官不与民争利”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意义可能比拒绝受鱼更为重大,将有专文解说。
(梁发芾)


名称:披针叶榛
分布:陇南、甘南、天水
简介:披针叶榛,小乔木。优良的用材树种,长势旺盛,生长迅速。主干通直圆满,木材呈红褐色,有光泽,纹理直,结构细,质坚韧,可供建筑、家具等用。花期 5-7月,果期7-8月。种仁含油质,味甘可食。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来源 | 啄木鸟
审核 | 甘肃省司法厅政治(警务)部组织宣传处
编辑 | 甘肃省司法厅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