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攻打邯郸能灭赵吗?不,他会让秦国处境变得危险

[复制链接]
作者: 红盏绿汤,分外妖娆. | 时间: 2024-4-13 05:23:20 | 历史|
0 132

3171

主题

3171

帖子

951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13
发表于 2024-4-13 05:23:2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秦军在长平之战后的行动,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当年,白起在长平将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全歼后,将赵国的俘虏活埋。接下来,白起兵分三路,企图灭赵。但是,秦昭王和范雎商议,认为秦军伤亡过大,军队疲惫,需要休整,取消了白起的军事行动。秦国随后和赵国议和,接受了赵国割地求和的条件,暂且退兵。

为了这件事,白起和范雎的矛盾更加激化。原本白起是魏冉举荐的将领,而范雎是靠在秦昭王面前中伤陷害魏冉才爬上来的人,两人的关系不会太融洽。在这次长平之战中,白起消灭了赵军主力,想要一举灭赵,可是被范雎的建议所阻。再加上又赵国谋士中伤离间白起的传言,这更加大了白起对范雎的不满。从此之后,白起以身体生病为由,不再领兵作战。
在日后秦国发动的邯郸之战中,秦军战事不利,要起用白起。白起认为此战没有胜算,坚决不挂帅。最终,由于君臣之间矛盾无法调和,白起被秦昭王逼迫自杀。可以说,是长平之战后战略的分歧要了白起的性命。那么,秦昭王如果当时不采纳范雎的建议,而是采纳了白起的计划,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一、白起很可能占领邯郸。
我们可以预料到,按照白起的部署,秦军占领邯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时,对于下一步的作战,白起在长平之战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安排。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也是白起作战计划的一环。
白起采取的作战方案还是袭击战。他便四十万赵军俘虏坑杀,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腾出手来,将自己手中的兵力解放出来,用于作战。第二个目的,是为了震慑对手,让敌人惧怕,失去抵抗的意志。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在当时白起达到了这两个目的。

白起在坑杀俘虏后,兵分三路。一路由率领,占领了邯郸以西的要点武安。一路由率领,北上平定太原郡。而白起留镇上党,请秦王调派援军和粮食,准备进攻邯郸。而白起坑杀赵军的俘虏后,只放回了年幼的二百四十名赵军俘虏回国报信。史书记载,“赵人大震”。这说明白起的震慑计策生效,赵国举国上下处于恐慌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平定了位于侧翼的太原郡,消除了侧翼的威胁。又占领了邯郸西边是战略要点武安。接下来白起就可以发起对邯郸的直接攻击。而这个时候,他的对手赵国正处于极度虚弱的境地。
当人处于极度恐惧的时候,就会丧失了行动能力。而当时的赵国就处于这种情况。赵国上下,为了长平之战的损失感到了极度的恐惧,因为赵国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么惨重的败仗,也没有意识到四十多万人马会全军覆没。这种恐惧瘫痪了赵国的抵抗意志。

而赵军主力被歼灭,剩下的军队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极度匮乏。同时赵国周围的各个诸侯国也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赵国根本没有得到援军的可能。可以说,这个时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在这个时候,邯郸就算是防御体系坚固,但是防御的兵力则十分空虚。如果让白起按照他的计划发起对邯郸的攻击,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攻下赵国的首都邯郸。
二、白起的力量只能攻下邯郸,但是无法灭亡赵国。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白起占领了邯郸,并不意味着灭亡了赵国。这是因为,赵国也是一个大国,虽然邯郸是它的首都,但是除了邯郸之外,赵国还有着广阔的领土。就算是秦国攻下邯郸,邯郸的统治者也可以撤退到另外的地区继续抵抗。
在嬴政灭亡赵国的时候,就是采取了对赵国逐渐削弱的办法。在排除了其他国家的干扰后,以主力泰山压顶攻打赵国。虽然赵国投入了全部的军队,派出最后的良将李牧抵抗。最终还是因为众寡悬殊,赵国灭亡。

而这个时候,白起虽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和精妙的战术,奇袭攻占邯郸,但是,占领了邯郸,俘获所有的赵国宗室,迫使赵国灭亡,这是白起难以做到的。
如果白起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白起面对的就是整个赵国的土地。他就要跟伐齐的乐毅一样,一座座的攻下赵国的城池,去扑灭赵国的反抗。
这样一来,就会给了赵国以喘息之机。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已经精疲力竭,而且秦国也是国虚民饥,困难重重。白起自己的率领的军队也死亡过半,无力完全灭亡赵国的战略任务。这才使得白起在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一方面派军队扫平攻打邯郸的障碍,一方面却是等待秦王派遣的援军和粮食。
在此之后,白起才有能力发起攻打邯郸,灭亡赵国的战役。如果以当时白起率领的兵力,只够他拿下邯郸,可是要平定整个赵国是无能为力的。

三、即便是白起占领了邯郸,只会让秦国的战略形势更差。
白起是战区的指挥官,他的目光只注视在赵国的身上。他要求秦王增兵增粮,好完成他灭亡赵国的战略任务。在白起看来,确实有这种实现的可能。可是在秦昭王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种考虑。
这是因为,秦昭王要考虑秦国的全局。长平之战本身就是发生在秦国预想之外的战争。本来秦国想先制服韩魏,在下一步才与赵国交手。结果因为上党郡的归属,使得秦国不得不提前与赵国交战。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取得的长平之战胜利,也使得秦国的主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说,白起不是打这种超大规模的歼灭战,秦国也不会遭到这样大的损失。白起用兵的贪心,让秦国国力消耗过大。

粮食就不必说了,赵国已经陷入了绝粮的境地,而秦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兵力上,秦军包围赵军的时候,为了补充白起的兵力,秦王将秦国移居关东河内郡的所以十五岁以上的壮丁,全部派上了战场。而这些兵力在最后的决战中,死亡过半。
在这个时候,白起又要求增兵增粮,灭亡赵国。可秦国已经国虚民饥,难以为继了。秦昭王的眼睛不但要看到赵国一个地方,他还要看到整个关东的防线。在长平之战期间,秦国用空言恫吓,暂时让韩、魏、楚等国不敢轻举妄动。可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谎言总会被揭穿的。
秦军的主力陷在赵国,而空虚的后方暴露在韩、魏、楚国的面前。如果关东的国家因为唇亡齿寒感到自身的危险,再加上识破了秦国的虚弱,那么秦国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后来的邯郸之战就验证了这一点。只不过那一次,秦军在邯郸城下,这一次秦军是陷于赵国各地的抵抗之中。

四、邯郸之战的证明。
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实际发生的情况,证实了以上的推测。在经过休整之后,秦国再次发动了灭赵之战。长平之战是在周赧王五十六年一月,邯郸之战是在周赧王九月开始。在这期间,秦军得到了半年多的休整补充时间。
可是,在这段时间里,赵国也得到了喘息之机。同时,白起杀俘虏造成的瘫痪效应已经过去,赵国上下因为秦军的暴行,同仇敌忾。虽然秦军在王陵的率领下反复攻击,可损失惨重也没能攻下。
其他的诸侯国看到了秦军的虚弱,同时也看出了秦国灭亡赵国的企图,所以派出了援兵。在经过激战后,秦军遭受了几十年的大败。

如果白起在当年要出兵灭赵,虽然能够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可是并不能迅速的灭亡赵国。秦国的兵力不但要灭赵,还要压制其他诸侯国的反抗,这是力不从心的。秦国如果夺取了邯郸,就必须守住邯郸。这让秦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的秦国处境将比邯郸之战时的秦国还困难,还要危险。
五、结语。
长平之战中,白起消灭了赵军四十多万的主力。可是,这场胜利,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使得秦国的战略形势遭到了破坏。秦军的胜利,是以惨重伤亡的代价获得的。这样,秦国就失去了灭亡赵国,同时压制其他诸侯国的实力。而其他诸侯国也因为长平之战,感到了唇亡齿寒。它们开始行动起来,进行外交活动,再次形成合纵抗秦的局面。
白起在这个时候,想要依靠长平之战的声威,一举灭亡赵国。但是仅凭他手中的秦军兵力,是达不成这种战略目的的。他仅仅可能拿下邯郸,灭赵就只能等待秦王的援兵和粮食了。可是,秦国已经是国虚民饥,难以为继了。

如果白起坚持发起灭赵的战役,秦国要投入所有的兵力。这样,秦军的主力会陷入赵国无法自拔。而其他诸侯国再趁虚而入,秦国的战略形势会十分危险。所以,秦昭王没有采纳白起的建议灭赵,是十分稳妥的。
不过,在后来因为赵国背弃和约,秦昭王再次发起邯郸战役就十分错误了。不过,邯郸战役的结果,也印证了如果白起发起灭赵战役,会得到的结果。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