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复制链接]
作者: Bogdan Comanesc | 时间: 2024-4-11 06:08:21 | 历史|
0 77

3094

主题

3094

帖子

928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82
发表于 2024-4-11 06:08:2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1、“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含义
这里要纠正题主的说法,这句话不是孔子所说,而是比孔子更早一百来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郭偃所说,郭偃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改革,后人将其变法精华称为“郭偃之法”。“郭偃之法”中就有这句原文“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思是: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三百多年以后,公孙鞅入秦,力主秦孝公在秦国实施变法,但遭到了甘龙、杜挚等贵族代表人物的极力反对,公孙鞅就引用了这句话驳斥甘龙、杜挚,打消了秦孝公的疑虑,让秦孝公欣然同意公孙鞅的变法,由此揭开秦国由弱变强的序幕。

2、“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正确性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要去同民众商量”。从古至今的历史足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一是“众”代表的是大多数芸芸众生,就是普通人。什么叫普通人呢?就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既没有超人的学识、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就是着眼于自己一日三餐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这样的普通人是绝大多数;二是“成大功者”,这就是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弄潮儿,是我们所说的英雄人物,比如刘邦、朱元璋等等开国皇帝,他们来自于普通人中间,但又因为身上的卓越不凡的能力和气质,而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对时代、对社会、对未来有着深邃的见解和谋划。他们要做的大事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去同普通人商量,商量了反而坏事,普通人不懂,反而会变成强有力的阻挠势力。

3、“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作为做大事、成大业的人,要真正成为引领时代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英雄人物,首先就必须要有远大志向。不立志,难以成大事。只有先立下远大的志向,才会在这个志向的感召和鼓舞下,认准目标,排除万难,坚持方向,永不放弃,用尽所有的力量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其次,成大功者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不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所以,立志以后,就要用尽所有的精力努力学习,努力练就自己过人的本领,有真才实学,才具备成功的硬性条件;再次,成大功者还必须要有过硬的谋略和能力。有志向,有才学,没有谋略和能力,还是难以将理想变为现实;最后,虽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但必须要从“众”中吸取营养,获取第一手资料,把众多的普通人的意见和智慧集中起来,而不是脱离“众”。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