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女人的一再要求,改变初衷,并导致自己承担了弑君的罪责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4-10 02:07:05 | 历史|
0 130

3172

主题

3175

帖子

956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63
发表于 2024-4-10 02:07:0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607年,晋国的第二十四任国君灵公夷皋,被赵穿杀死了。
对此,晋国太史董狐却在竹简上刻录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得知后,大为疑惑地问董狐:“先生,杀国君的是赵穿,而不是我赵盾,您怎么能如此记录呢?”
董狐看了看一脸无辜的赵盾,神情严肃而又淡然地说了一番话。赵盾听了,无言以对。

的确,晋国的这一弑君大案,因赵盾而起。但是,究竟是不是赵盾杀了晋灵公呢?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姬驩临终前,把自己的继承人、年仅三岁的嫡子夷皋,托付给了国家重臣赵盾。当时,赵盾满口应承晋襄公,尽力辅佐幼主。
过后,赵盾认为,晋国有着潜在的外来隐患,立个年幼的国君,不如立个年长的,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于是,赵盾就与部分朝臣商议,另立公子雍为国君。其理由,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是晋文公生前非常喜爱的一个儿子,品行端正,乐善好施。

其二,立了公子雍,就相当于追念、敬重使晋国成为诸侯霸主的晋文公。
其三,公子雍的母亲杜祁德行贤淑,曾多次主动把自己所处的、较高的地位让给晋文公的其她姬妾,为晋国人所称颂。
其四,公子雍正任职秦国,身居亚卿高位。曾经助力晋文公坐上国君之位的秦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晋国相邻,可以作为晋国的帮手、强援。
虽然有人也提出了其他人选,但被掌控朝政的赵盾否决了。接着,赵盾立即派遣先蔑、士会去秦国,迎请公子雍回国继位。
法定继承人夷皋的母亲穆嬴,得知赵盾不遵从晋襄公的遗嘱,舍弃夷皋,准备让自己的小叔子公子雍回国继位时,就抱着小夷皋来到朝堂,大声哭诉。
她责问赵盾:“你违背先君的遗愿,不立他的嫡子为国君,却要另立他人。那么请问,先君襄公有何不当之处?他钦定的继承人又有什么过失?你这么做,又是何居心?打算置我们母子于何种境地?”

面对穆嬴的质询,赵盾就把自己的一些为国为民的考虑,以及立公子雍的原因,如实告诉她。
但是,穆嬴不听赵盾的解释,只是坚决要求他,必须按照晋襄公临死前的嘱托去做,让自己的儿子夷皋做晋国的国君。
不胜其烦的赵盾只好离开朝堂,回到家中,以躲避穆嬴。刚到家中,穆嬴就抱着夷皋,追随而来,继续哭诉。
她磕头作揖地对赵盾说:“先君郑重地把夷皋托付给大夫时,曾语重心长地对你说:’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可是现在,你却把先君生前的肺腑之言置诸脑后,违背他的遗愿,打算拥立他人为国君,你到底想干什么?”
在穆嬴连哭带闹地步步紧逼下,赵盾不得不改变初衷,放了公子雍的鸽子,转而继续拥立夷皋为国君,自己也随之成了当之无愧的首席辅政大臣。

初期,夷皋年小,国政都由赵盾全权办理,君臣相处得和谐、如意。
随着岁月的流失,夷皋渐渐长大后,赵盾就设法引导着他治国理政,希望他能像他的爷爷、父亲那样有所作为。
不料,从小生长在福乐窝里的、娇生惯养的夷皋,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只想恣意玩乐。
有时,身居高台之上,用弹弓射人逗乐取笑。更有甚者,夷皋竟然因自己的厨师未能及时蒸熟熊掌而杀了他。
对于夷皋的种种劣迹,赵盾深感不安,就一再择机劝谏夷皋安心国事,不要耽于享乐。
赵盾的好心不但没有得到好报,还招致了夷皋的嫉恨。而且,在屠岸贾等奸佞之人的教唆下,夷皋决定除掉赵盾,以免他多嘴多舌,劝阻自己纵情声色。

先是选派杀手,暗杀赵盾。不料,夷皋派出的杀手见到赵盾,发现他是一个忠君爱民的臣子后,因愧疚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而自杀了事。
暗杀不成,夷皋就邀请赵盾到宫廷赴宴,让自己的侍卫伺机刺杀他。
赵盾应邀到了宫廷,接受夷皋的宴请不一会儿,赵盾的随从提弥明发现了夷皋的阴谋,并提醒赵盾尽快离开,以免遭不测。
最终,赵盾在随从提弥明,以及曾经受到过他的救助的、夷皋的侍卫灵辄的拼命保护下,躲过了这一劫难。
侥幸活命后,觉得国内不能再呆下去的赵盾,赶紧逃亡他国。尚未成功离开晋国之际,赵盾忽然听说,自己的堂弟赵穿出于义愤,杀死了残暴的夷皋。
于是,赵盾又返回来,主持国政,妥善处理夷皋的后事。同时,把晋文公的儿子公子黑臀,从成周迎请回来,让他接替晋灵公,做了晋国的国君。
但是,赵盾没有惩治杀死晋灵公夷皋的凶手赵穿。
鉴于此,董狐说:“你赵盾作为晋国的正卿大夫、首辅大臣,虽说在遭遇不测后逃亡于外,但你并没有离开晋国。

再者,国君被杀后,你虽然马上回归朝堂,主持了国家大局,但是你没能严惩凶犯。
这种情况下,国君之死,你难辞其咎。故而,国君虽说不是你亲手杀死的,可是你的所作所为,无疑于真正的凶手!”
赵盾听后,叹了口气,望着正气凛然的董狐,无奈地回道:“唉,就算是我杀死的吧!”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责无旁贷!
主要参考文献:《左传》、《史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