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曾以五万大破秦军五十万,为何最终却全军覆没,不再重建?

[复制链接]
作者: 三生万物 | 时间: 2024-3-21 23:43:01 | 历史|
0 98

3100

主题

3100

帖子

930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00
发表于 2024-3-21 23:43:0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让秦国人闻其名,便战栗不安的人,他就是通晓兵、法、儒三家,军事、内政无所不能的大军事家吴起。而在当时,横扫诸国,赫赫有名的魏国最强军魏武卒,正是由吴起一手缔造的。

说起吴起,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吴起非常有才能,可是,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却被当时的人所诟病。
吴起是卫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曾对母亲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当他跟随孔子的弟子曾申学习儒学时,母亲病逝。吴起得知消息后,却不肯为母亲奔丧守孝。此举,被曾申认为不孝,将他逐出了师门。
吴起转而学习兵家,并投奔了鲁国。
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吴起为了取信鲁元公,杀死了是齐国人的妻子。之后,他率鲁国军队,大败齐军。可是,取胜之后,吴起被人构陷,说他杀妻求名,生性猜忌、残忍,还曾被曾申逐出师门,不可重用。
吴起失去了鲁元公的信任,只能离开鲁国,前往魏国。

在魏国,吴起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他率魏军,夺取了秦国的河西数城,被魏文侯任命为了河西郡守。
吴起在河西郡守位上,开始实行变法,创制了武卒制度,建立了魏国第一强军魏武卒。
所谓的“武卒”制度,就是军队职业化,同时,严格选拔条件。
春秋时期,职业军人通常由贵族、士大夫阶层担任。平民、奴隶平时则要从事生产,打仗时,才被征召,跟随贵族作战。吴起打破了这一限制,选拔战士,不再分贵贱,也不问出身,只要符合条件,就择优录取。
据《荀子·议兵篇》的记载,吴起选拔战士的条件也非常苛刻。入选武卒,必须做到“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想要成为武卒,必须能够拉动十二石的强弩。十二石的强弩,到底是多大的拉力,已经无法准确确定,但肯定是,当时只有比较强壮的人才能够拉开。同时,待选者还必须穿着由三层甲页编缀而成的重甲,冠盔披胄,持戈佩剑,背负五十支弩箭,带着三天的干粮,做到用半天时间奔跑百里,并能立刻投入战斗,才算合格。
有了强劲的武器,还要将其打磨锋利,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
吴起除了对武卒进行体能测试、训练之外,还对他们进行战斗技能训练。同时,严格赏罚,统一号令,激励斗志。
为了激励将士,吴起宣布,凡入选武卒者,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赋税,解除了武卒的后顾之忧。
吴起还与士兵,同住、同食。行军时,他也不乘车骑马,而是跟士兵一起步行。
甚至,吴起还为生了背疮的士兵亲自吸脓。士兵的母亲得知后,大哭:“当年他父亲就是因为将军为其吮脓,作战时,奋不顾身战死。现在将军又为这个傻小子吮脓,不知道他会战死在哪里呀!”
吴起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将士的拥护,士兵们自然会奋不顾身的作战杀敌。
不仅如此,在作战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吴起还会请来魏武侯在军中举办庆功宴会。宴会的坐席分为三等,“上功”者,第一排就座,食物也是猪牛羊三牲俱全,并且使用金银铜质餐具;“次功”者,坐在第二排,只能吃到猪肉,使用铜质餐具;寸功未立者,只能坐在末排的角落,使用陶制餐具,看着别人受到嘉奖。
不仅如此,当宴会结束后,还会对士兵的家属,论功行赏,嘉奖他们对家人参军作战的支持。
同时,每年还会派使者专门去慰问、赏赐战死将士的家属,表示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吴起的这些举措,打造出了一支嗷嗷叫,战力十足的“武卒”劲旅。武卒们渴望战斗,渴望立功,渴望报效国家。而作战立功的机会,也很快到来了。

魏国占领河西之后,秦国一直将其视为心腹大患。武卒建立三年之后的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发动了阴晋之战,攻打魏国,企图一举收复河西。
魏武侯得到消息后,有些慌张,问计吴起。吴起则早已胸有成竹,他挑选出了五万还未曾立功的武卒,迎击秦军。魏武侯另外加派了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给吴起。
魏、秦两军大战于阴晋。五万早已渴望立功的魏武卒,面对十倍于己的秦军,毫无惧色,个个以一敌十,奋力拼杀。再加上吴起指挥得当,五万魏武卒将五十万秦军杀得是七零八落,差点全军覆没。
秦国自此元气大伤,在与魏国的对抗中,陷于了绝对劣势的地位。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甚至一度陷入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地步,就连已经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
看来,王者也曾经有低落的时候呀,所以,遇到了困难,大可不必过分气馁,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机会翻盘的。而秦国,最后做到了。
在阴晋之战后,吴起又率领魏武卒,大败齐军,斩杀齐国军队三万余,杀入了齐国长城之内,震惊了齐国朝廷上下。
常言道,盛极必衰。
吴起在魏国国相公叔非和大夫王错的构陷下,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不得已离开魏国投奔了楚国。
再锋利的武器,也要有懂得使用的人才行。而谋略,多数时候,都要比锋利的武器更容易克敌制胜。

魏武卒在吴起离开之后,战力大减,直到庞涓来到了魏国,才开始有所起色。
魏惠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庞涓、孙膑斗智。可是,在公元前341年的齐魏大战,庞涓中了齐国孙膑之计,大败于马陵,十万魏军全军覆没。
魏国的精锐部队魏武卒,此战之后也所剩无几。
由于魏武卒的选拔条件非常苛刻,符合条件的士兵是越来越少。再加上,武卒的待遇、装备过于优厚,供养消耗巨大,而魏国的国力却在不断下降,无力供养大量的武卒将士。同时,魏国在吴起、庞涓之后,再无顶级名将,武卒的战斗力也随之开始下降。
正因为以上的几个原因,魏武卒在庞涓战死之后,也就没有大规模重建。
到了公元前293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早已强大起来。秦和魏、韩之间爆发了伊阙之战。秦国名将、战神白起,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魏武卒自此损失殆尽。

魏国在伊阙之战后,在秦国的持续压迫、打击之下,国力越来越衰弱。魏国无力重建魏武卒,更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一步步蚕食。前225年,秦国名将王贲攻破了魏国国都大梁,魏国宣告灭亡,而魏武卒也彻底成为了历史。
再看魏武卒的创立者吴起。
吴起离开魏国之后,在楚国进行变法,开疆拓土,又将楚国带向了强盛。
当时的赵国,还没有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国力贫弱,经常挨揍,面对魏武卒更是不堪一击。魏国攻打赵国,吴起率楚军救援。吴起大败魏军,其中就包括他亲自创建、训练的魏武卒。
由此可见,一支军队真正的灵魂,还是统帅他们的将领。失去了优秀的将领,再锋利的武器,也将成为一块废铜烂铁。

创立了魏武卒的吴起,因为在楚国的改革,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引发了怨恨。最终,死在了楚国贵族的叛乱之中。但是,他所取得的成绩,还是让他成为了华夏历史中,一颗璀璨的将星。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