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何弱小的卫国,却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国?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3-13 13:29:10 | 历史|
0 89

3115

主题

3115

帖子

934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45
发表于 2024-3-13 13:29: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战国时期,卫国虽然地势较为狭小,但却以惊人的魅力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国之一。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弱小的国家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
卫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何独到之处?我们将深入战国时代的政治风云,揭示卫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许这其中蕴含着一些令人启发的历史智慧。

卫国的兴衰
卫国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曾是一个国土广阔、地位崇高的诸侯国。它的建立者康叔是周文王的儿子,初封之时就兼有三监之地,领土辽阔。当时卫国包括了朝歌和邯郸两座重镇,可谓是国力雄厚。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开始走向衰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领土迅速缩小,最终只剩濮阳一隅。面对国力的日渐萎缩,卫国国君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身份。
前356年,卫君自觉国力渐衰,不敢自称为"公"而自贬为"侯"。到了前330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卫君再次自贬,这次改称"君"。在当时,这个"君"的称号实际上已经等同于大国对外封赏的臣子头衔。

前252年,卫国内乱爆发,卫怀君被囚杀,权力易主,由此卫国彻底成为魏国的附庸。之后秦国兴起,卫君又对秦国称臣。这个曾经威望显赫的国家,沦为他国的傀儡和附庸,可谓是身败名裂。
尽管卫国国力日渐衰微,但它的存在时间极为悠久。直到公元前209年,秦朝即将走向覆亡之时,秦二世才正式废除了卫君的封号,从而结束了卫国的存在。

人才辈出
尽管卫国地小国弱,但它却是当时顶级人才的摇篮。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人才,不仅学富五车,而且遍布诸侯,成为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单单列举一下从卫国走出的顶级人才就有:李悝、吴起、商鞅、鬼谷子等等,他们无一不是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
李悝是魏国丞相,施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最富饶强盛的国家。吴起是出色的军事家,建立了雄厚的魏武卒军队,使魏国一度占据主动,几乎有机会吞并秦国。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革,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吕不韦为秦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让秦始皇最终一统天下。可以说,战国时期天下大势的走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卫国人才的影响和主导。

教育资源独一无二
卫国之所以能成为顶级人才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独特的教育资源。这里是当时诸子百家的聚集地,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名家都曾在此讲学访问。
而当时这些名师名家为何纷纷来到卫国讲学呢?其主要原因是这里的"生源"实在太过出众。卫国的人口主要来源于殷商余民,他们世代行商于天下,家境富裕。不仅贵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就连商人阶层也是如此。

他们有钱能支付高昂的学费和书籍费用,因此教育需求特别旺盛。与此同时,做生意必须见多识广,才能与各国权贵打交道。所以卫国的商人们,都十分重视读书求学,渴望接受良好教育。
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源好带来更多名师,名师的声誉又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求学。在这种环境下,卫国子弟们几乎人人都是博学多才,知识面十分广博。

复合型人才
卫国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在某一领域造诣颇深,而且通晓诸多学问,兼备多种才能。吴起早年学习儒家,后来又深造兵家,既有军事家的过人眼光,又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商鞅不仅自己变法为秦国扭转乾坤,还曾亲率军队击败魏国。
吕不韦同时学习儒家和法家思想,不仅能治国理政,还是一代名将。鬼谷子则不仅本人是政治、军事、术术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更培养出了当世最杰出的一批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等。
这些复合型的卫国人才,才智出众,学贯中西,无论上阵杀敌还是主持国政,无一不是当世翘楚。正是他们全方位的才能,成就了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经世济用的特质
卫国人才除了博学多才,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实践和经世济用。他们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
一方面,商人家庭普遍有奔走天下的习惯,阅历丰富见闻广博。另一方面,卫国保留了殷商时代重视法治而不囿于人情世故的传统。卫国人天生就有一股"刚健"的气质。
比如子贡,孔门中出了名的"争强好胜"之人,就是卫人。大义灭亲的故事也发生在卫国。李悝、商鞅等人能够大刀阔斧展开变革,正与这种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在战国时期的乱世,正需要这样一股"刚健"的气质。这些人能敢于打破旧秩序,勇于革故鼎新,从而引领时代的进步与变革。正是这种特质,让卫国人才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中最耀眼的存在。

战国变法时期的需求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推陈出新、变革创新的伟大时代。各国纷纷大刀阔斧地展开变法,旨在强国富民、应对时势。这种时代背景,正好契合了卫国人才的特点,使他们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诸侯之所以重用卫国人才,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几个关键优势。
首先,他们习惯于摒弃旧习、不拘一格,有着彻底革新的决心和魄力。再者,他们擅于立法创制,善于运用刑名推行变革。最后,他们既重视知识理论,又善于将之贯彻实践的属实之才。
可以说,卫国人才完美地符合了变法时代诸侯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无论是在诸侯国中担任重臣,还是在自己的卫国实行改革,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瞩目的明星群体。

结语
一个国小事微的小国,却能培养出如此众多影响深远的人才,这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不过细细思量,卫国这片富有传统的土地,却也孕育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这里曾是殷商的旧址,人们保留了那种追求实用、崇尚法治的务实作风。卫国又是诸子百家的教育高地,不乏良师益友的滋养。加之商旅作风使其子弟博览群书、见多识广。

于是,在这样一方热土之上,自然就能培养出既有远大志向,又善于付诸实践的人才。面对战国时期乱世百态的变革浪潮,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挺身而出,提出变革大计,从而主宰了整个时代的走向。
所以,对于卫国何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人才的缘由,我们已了然于胸。那个小国的兴衰荣辱,又何足挂齿?透过坎坷起落的表象,它最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在于成就了一批真正的人才。比之待级腾蛇出自蛇窟,卫国人才现象恐怕更耐人寻味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