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文化中的汉字正确读音,你读对了吗?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3-13 12:25:07 | 历史|
0 44

3173

主题

3173

帖子

951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19
发表于 2024-3-13 12:25: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复姓:多于一个汉字的姓。如欧阳、司马、上官等。复姓的来源较多,从官名来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有些以居住地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有些由职业而来,如漆雕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以先祖名字而来的。像公孙、仲孙由爵系而来,叔孙由族系而来。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如拓跋姓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而来的谷梁姓,甚至有如赫连这样自创的姓氏。
2
2021年2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1]。

1.区阳(ōu yáng)。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国所灭,越国勾践的后代子蹄被封为欧阳亭侯,后来他的子孙便得姓“欧阳”。
2.太史(Tài shǐ),以官名为氏。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掌天时、星历职。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
3.端木(Duān mù),源于芈[mǐ]姓(祝融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孔子弟子子贡原名端木赐。现多分布在江苏及长江三角地区。
4.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时,楚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邽即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今分布福建。
5.司马(Sī mǎ)。周宣王时期,上古帝王颛顼的后代程柏休父任司马一职,他因立下战功而被赐司马为姓。
6.东方(Dōng fāng)。是个古老的姓氏,据说源于“伏羲八卦”,“出于震,位主东方”。
7.独孤(Dú gū),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
8.南宫(Nán gōng),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叫作仲孙闵,他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称南宫氏。
9.万俟(Mò Qí),不读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今分布安徽、山东、甘肃等地。
10.闻人(Wén rén).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少正氏,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在这个时期,少正氏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家族。少正氏家族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被尊称为闻人。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品德在诸侯国之间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子孙后代都以他为骄傲,并以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这就是闻人氏的由来。今分布浙江宁波。

11.夏侯(Xià hóu),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12.诸葛(ZHū gě),不读zhū gé。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今分布福建、浙江。
13. 尉迟(Yù chí),不读(wei chi )。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后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今分布较多的地区是河南、河北、江苏、上海、山西、湖北、江西等。
14.公羊(Gōng yáng),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公孙羊孺的后代。公孙羊孺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子孙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公羊”为姓氏,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15.赫连(hè lián)。来自于匈奴部族。赫连的始祖,名为“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的人。今分布山西垣曲、河南。

16.澹台(Tán tái).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今分布山西、山东、河北、内蒙、江苏、江西、安徽、台湾。
17.皇甫(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源于西周后期。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如晚唐诗人皇甫松。今分布甘肃、宁夏。
18.濮阳(Pú yáng),相传,上古部落联盟首领颛顼因河南濮阳一带物产丰饶,于是决定在此建立都城,后来当地的居民就以地名为姓氏,称濮阳氏。
19.申屠(SHēn tú),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后代,属于以音讹改姓为氏。在胜屠氏、或申屠氏、申徒氏的后裔子孙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申氏、屠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今分布在浙江、安徽、广东、福建、上海、台湾。
20.公孙(Gōng sūn),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分布。
21.慕容(Mù róng),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今分布广东、湖南、湖北、浙江、贵州。
22.长孙(ZHǎng sūn),不读cháng sūn。鲜卑人的姓氏,原为拔拔,是拓跋部中的贵族,后因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汉化改革而改姓长孙,遂称长孙姓。明以后,以长孙姓近胡,多改为孙姓者。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省定陶西北,一说河南省兰封东北)。
23.宇文(Yǔ wén),宇文姓起源于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意即“天子”。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24.司徒(Sī tú)。源自官职名称。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周朝时称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今主要分布在广东等地,
25.闾丘(Lǘ qiū),齐国有位名婴的大夫居住在闾丘,时称闾丘婴,后人遂以“闾丘”为姓。
26.子车(Zǐ jū)。最早出现在东周秦国,秦穆公死后,有秦国大夫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钳虎三人为其陪葬。不过后世已经很少有人姓这个姓了。
27.亓官(Qí guān),源于官位,是出自春秋时期笄官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8.司寇(Sī kòu)。源于周朝时期的司寇官职,是负责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务的高级官员。
29.巫马(Wū mǎ),源于周代官吏巫马,这是一种以官职的称谓为姓氏,在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养马并为马治病,称其为巫马,也就是马医官,其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巫马氏,但到了周代,巫马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巫氏和马氏者。
30.公西(Gōng xī),出自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的支子后裔所改,以公西为氏,称公西姓。今分布河南浚县。
31.颛孙(ZHuān sūn)。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 “ 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今山西省的运城市万荣县有少量颛孙氏存在。
32.壤驷(Rǎng sì),源自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贵族壤驷赤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3.漆雕(Qī diāo),出自西周吴国君主吴太伯的后裔,由于他们都很擅长制作漆器,所以他们的部落名称就叫漆雕,后来部落成员也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了。
34.宰父(Zǎi fǔ)。不读zǎi fù。宰父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职称位,在宰父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宰父氏,据说现在这个姓在山东、山西、北京、黑龙江等地方有零散分布,现为罕见复姓。
35.拓跋(Tuò bá),出自鲜卑族拓跋(又称托跋)部,为黄帝后裔有拓跋氏。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拓拔氏部族。
36.夹谷(Jiā gǔ),此复姓出自女真族,以部落名命姓。宋朝时,北方的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其中就有许多姓夹谷的人。后来明代建州女其的努尔哈赤及其先人曾以佟为姓,并自称“爱新氏”,汉译为金。故当时的名家大族姓氏,也是姓氏的渊源之一。
37.轩辕(Xuān yuán),源自黄帝,因为据说黄帝出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西北部)。今分布河南、天津、台北。
38.令狐(Líng hú),不读 lìng hú。令狐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西方,魏颗得了胜仗,晋景公把令狐一带赏赐给他做封邑,其子孙后代以封地为氏。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平陆县、太原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等。
39.段干(Duàn gàn),出自李姓,为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在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

40.百里(Bǎi lǐ),百里源出于姜姓,相传,百里奚曾是虞国大夫,后来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了百里奚。再后来晋献公将女儿嫁给了秦穆公,还将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隶一起送往秦国。百里奚心有不甘,在半路上逃跑了,但不慎落入楚国人的手里。秦穆公得知百里奚很有才干,于是施计从楚国手里救出了百里奚。秦穆公非常赏识百里奚,封他为大夫,授予百里作采邑,他的后代也都以封地名为姓,称百里氏。
41.呼延(Hūyán)。出自赐姓。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其后裔子孙随之称呼延氏,逐渐融入汉族。今山西北部、 平遥县、 屯留县、 石楼县有呼延氏存在。
42.东郭(Dōng guō),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
43.羊舌(Yáng shé)。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晋国晋靖侯本来是周文王、 周武王的后代,他的子孙中有一人被封于羊舌邑(今山西省境内),其后代均以封地为姓。如今, 在辽宁、山西两省及周边地区还有很少量的羊舌氏族人分布。
44.梁丘(Liáng qiū),源出春秋齐国贵族,今分布于辽宁和山东。
45.第五(Dì wǔ),源自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灭了六国之后,这些王族后裔又经历了汉朝;为了防止这些旧王室捣乱,干脆让他们迁出原籍,在另外的地方安置,所以把他们分为了第一到第八分批迁走,而其中第五氏就是其中一批。。
46.即墨Jí mò),源自一是战国名将田单,一是东汉名将贾复的后人。不过现在已简化为即氏或墨氏。现主要分布在江西丰城。

说说你的看法

↓↓↓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