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被一种人轻易击败,就连白起也不能幸免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3-9 03:00:26 | 历史|
0 38

3173

主题

3173

帖子

951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19
发表于 2024-3-9 03:00: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历史是从来不缺少英雄的,自古以来英雄辈出、豪杰无数,有节侠,有义士,有坚贞不屈的文人,更有震铄古今的名将。但是一个不缺英雄的国度也更加不会缺少小人,而就是这些小人,因为一己之私,加上几句无中生有的谗言,害死了一个又一个光耀史册的名将,让人感叹的同时不禁更加切齿拊心了!
李牧
苏洵的《过秦论》中有一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说的就是李牧造谗言而被杀的事情。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为杰出的将领,前半生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创造了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半生抗击秦国,在合肥之战中打出了一个完美的围歼战

。一生征战未尝一败的李牧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昏聩的赵王并没能吃一堑长一智,再次选择相信了谣言,不加查证就想临阵换将,但是李牧为了占据考虑拒绝了王命。这个时候赵王的脑子倒好用了起来,他发挥了他的所谓的聪明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之后结果可想而知,邯郸城破,赵王被俘。
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兄皆因谗言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立誓报仇。
之后伍子胥帮助吴公子光刺杀了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夺取了吴国的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则出将入相,辅佐吴王任用贤能,发展农商,积极备战,使得吴国一举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后伍子胥与孙武为将,被迫楚国,几乎将楚国灭国,报了父兄冤死之仇。又击破勾践、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之霸主。

在大败越国之后,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吴王不从。后来吴王急于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吴王先灭越国解除后顾之忧再徐图中原,吴王不听。
之后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假借齐国反吴,吴王于是赐了一柄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国破时,吴王羞于在九泉之下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白起
要说战国名将谁是第一,那非白起莫属。
白起自从得穰侯魏冉提拔后被秦国重用,一生大小70余战,未曾一败。东扫韩魏,南破强楚,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国40余万人。根据历史考证,真个战国期间共阵亡200余万人,但是其中有100万死于之手,故有“百万人屠”的称号。

而白起的功绩终于引起了秦国丞相范雎嫉恨。在长平之战后,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
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军围攻邯郸,久攻不下,又遭到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的数十万兵力夹击,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这三位赫赫有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无一例外死于谗言。作为一位将军,不能马革裹尸,也不能得享天年,却死在自己人的谗言之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寒的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