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为什么最后成为春秋首霸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4-3-8 00:25:14 | 历史|
0 108

3196

主题

3196

帖子

959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98
发表于 2024-3-8 00:25:1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首位霸主,我们也知道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齐桓公本人又有什么特质让他最后能够得到管仲辅佐,成为春秋首位霸主的呢?
1.运气好有智谋
齐襄公时期,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齐桓公逃到莒国。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等人叛变,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孙无知成为君主不到一年,就被雍廪杀死。

齐襄公(剧照)
这时,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国君主的有力竞争者,这是齐桓公的机遇。如果没有齐襄公的行事荒唐,公孙无知对雍廪暴虐,那么齐桓公可能就没有机会登上君位。
当时齐桓公和公子纠两方人都想着先赶回齐国继承君位,管仲这时就想到带着部分军队中途袭击齐桓公,这样最大程度保证公子纠能够回到国内。
管仲在袭击齐桓公的过程中,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立马装作被射中倒了下来。管仲看到齐桓公倒下,就带着部队撤退了,公子纠也因此放慢了自己回国的行军速度。
这次如果管仲真的射中了齐桓公,齐桓公估计就没有机会回国了。从他被射中之后能够立马想到装死骗过管仲,说明齐桓公是有急智。

齐桓公(剧照)
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办法。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还能想出好的办法,就是精英和普通人的区别了。
2.为事业放下私人恩怨
由于齐桓公的欺骗,公子纠放慢了速度,齐桓公就率先赶回了齐国,成为齐国的君主。
齐桓公成为君主后,就发兵攻打鲁国,将鲁国狠狠地揍了一顿。
然后他的老师,管仲的好基友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让鲁侯杀掉公子纠,并把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送到齐国来。如果不照办,齐国就出兵讨伐鲁国。
鲁国君臣害怕,杀掉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

鲍叔牙
齐桓公一直记着管仲对自己射箭的深仇大恨,每天齐桓公吃饱喝足后要干的事,就是对着挂在靶子的管仲画像,射三百个回合。
这时鲍叔牙就劝告他,如果如只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有我和高傒就够了。如果您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去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纠结了好几天,终于下定了决心,接回管仲。见到管仲之后,两人大谈霸王之术,齐桓公喜不自胜。
齐桓公能够放下当时刺杀自己的私人恩怨接纳管仲,是他成就霸主之位的开始。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多都会成就一番事业。
比如曹操,其父亲被杀时,曹操攻打陶谦,屠杀百姓。而在宛城之战时,尽管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因此身死,最后曹操还是接纳了张绣。

曹操(剧照)
这是曹操的一个进步,也说明成大事者必须要为了事业而放弃私人恩怨。
3.信任和知耻后勇
齐桓公在拜管仲为相之后,对管仲非常信任,管仲也对得起这份信任。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有失败的。
齐桓公不听管仲劝告,执意以鲁国帮助公子纠与他夺位为由攻打鲁国。

管仲
这次战争的战场在长勺,最后因为鲁国的曹刿的操作,导致齐国大败。这就是那篇我们很熟悉的《曹刿论战》。
齐国失败后,齐桓公因为自己当初不听管仲的劝告,对管仲一直避而不见。直到管仲主动承担责任才相见,从此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重。
对于自己做错的事,如果自己没有羞耻感,那么就不会有进步;如果因此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么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拥护。
如果齐桓公不是这样的,那么齐国就会故步自封,人才流失,更谈不上什么霸业。
4.结尾
古往今来,大家谈到齐桓公的时候,大多更偏重于管仲身上,因为管仲确实太优秀了。但是如果没有齐桓公,管仲也不会有发挥的空间。
抛开管仲不谈,其实齐桓公自己本身也存在着一个成功者的特质,而管仲的能力将他要获得的成功放大了。
您有什么看法呢?来评论区讨论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