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丨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四)

[复制链接]
作者: chavop1-sp | 时间: 2024-3-7 16:17:39 | 历史|
0 106

3040

主题

3040

帖子

912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20
发表于 2024-3-7 16:17: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
微科普
青铜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要求
青铜文物的腐蚀既与其自身的合金成分及制作工艺有关,又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本文将对温湿度对青铜文物的影响进行介绍。
空气中水分含量越高,环境的湿度指标会相应增高,水在青铜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青铜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水含量的增高会加速青铜病害的发生速率。空气中水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即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对于青铜文物病害而言,其它环境条件恒定的基础上,温度过高,会加速腐蚀反应的发生,而温度过低会导致相对湿度增加,可能造成结露。因此,当青铜文物及其锈蚀层处于稳定、洁净的低湿环境下,可以保持器物的长期稳定,减缓器物腐蚀速率。但如将其置于温湿度波动较大、湿度总体较高的环境中,会导致器物腐蚀速度变快。

【因湿度变化过大导致的青铜器锈蚀】

所以对于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而言,维持温度湿度的稳定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也应该提供洁净、干燥的保存环境。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的第六章藏品保存环境中推荐青铜器文物应当保存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中,且环境温度日差不高于5℃,环境相对湿度日波动值不得大于5%。


【因湿度变化过大导致的青铜器锈蚀】

对于博物馆而言,青铜文物的保存温度一般为15℃~20℃,相对湿度一般维持在15%~40%。青铜文物材质多样,且锈蚀产物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不同状况的青铜器对保存湿度的要不同,根据《金属文物保护——全程技术方案》的总结记录,带有稳定铜绿(孔雀石)的青铜器,在相对湿度为55%时仍比较稳定,对于带有痕量氯化物的青铜器而言,相对湿度46%是不应超过的上限,对于含有氯化亚铜的青铜试样,只有在相对湿度低于35%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特殊青铜器,如带有织物残留、彩绘颜料、镶嵌螺钿,或者青铜和其他材质(如铁)的混合铸件,或经后期修补、加固(有机材料)等处理过的青铜器,其相对湿度要综合参考其他材质文物的性能,不宜设置过低。




【因湿度变化过大导致的青铜器锈蚀】

往期回顾
01
微科普丨铜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一)
02
微科普丨铜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二)
03
微科普丨铜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三)
供稿: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信息中心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