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功劳不亚于王翦的陕西名将,后代家喻户晓,自己却鲜有人知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4-3-7 10:44:42 | 历史|
0 42

3196

主题

3196

帖子

959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98
发表于 2024-3-7 10:44: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刘禹锡《登司马错古城》
这几日读到了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便对司马错这位人物有了些关注。以往在了解秦国历史之时,倒也没有怎么对司马错这位人物多加侧目,可是这两日经过细细的探究,倒也发现了这位人物的不简单。虽说后世之人对于司马错这位人物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整个的战国历史上,司马错的贡献却是相当之大的,功劳丝毫不亚于白起。

司马错是秦惠王时期的将领,祖籍是陕西。他本身相当的有才华,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之才,既有着纵横之术,又有着出色的领兵战斗能力,实属是不简单。在很多的史籍当中,对于司马错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但是,但凡记载司马错的事迹,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小事件。
公元前316年,秦国面临了一个相当险俊的局面,当时,巴国和蜀国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因此而发动了战争。在这个过程当中,巴国和蜀国的君主都向秦国的君主秦惠文王求救,而此时的秦惠文王,帮谁都不好,而且自己的秦国也可能会处于风险之中,在帮助他国之时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为此,秦惠文王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心忧。

此时,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建议,这巴国和蜀国咱都不帮,而是要带着兵去攻打韩国,因为倘若秦国在这个时候去帮助巴国或者蜀国,那么就可能面临着韩国的侵犯。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带着兵队去攻打韩国。不过在此时,司马错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司马错认为,即便秦国带着兵队去攻打韩国,却也不能够保证其他的国家不会联合起来侵犯秦国,所以倒不如直接去攻打蜀国,这样反而可以获得蜀国的人力和物力,以后也可以凭借着蜀国的地市去攻打临近的楚国。
在那之后,秦惠文王果然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后来也成功的将蜀国灭亡。不得不说,在史籍中对于这件事情的记载,将司马错的聪明才智以及深远的战略目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就连令人敬佩的张仪也略逊色了一番,着实是令人钦佩的。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西南部除了蜀国和巴国之外,还有一个名为苴国的小国,这三个国家一直是秦国的隐患,不过倒也不是什么大国家,掀不起什么巨浪,就好比古时的倭国于我国一般,倒也费不了秦国什么大力气,但是对它们的平定,却是意义重大的,在收服了蜀国之后,司马错又将这两国拿捏在手,为秦国获得了一个“大粮仓”。
当然,司马错的才干并不止于此。

在公元前311年,蜀地大乱,司马错奉命将此次叛乱进行平定,将反叛秦国的叛军都一一讨伐,大大巩固了秦国的统治,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后来的伐魏攻楚过程当中,司马错也多次带领着军队征战沙场,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秦国在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其实和司马错是割不开联系的。正是因为司马错在当时帮助秦国巩固了国土,而且还为秦国获得了稳定的物质来源处,使得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说在相关的实际当中对于司马做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后世之人对于这位文武双全之才的了解也并不是相当熟悉,但是他的确是一个令人敬佩之人,其自身的光芒,不过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罢了,但终究是夺目的。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