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到底是什么书值得让人反复读?

[复制链接]
作者: chavop1-sp | 时间: 2024-3-7 11:13:41 | 历史|
0 28

3040

主题

3040

帖子

912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20
发表于 2024-3-7 11:13: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学科,它并不像技术性学科那样可以有一技之长,但是历史仍旧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学的学科。历史看似很遥远,但是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历史看似杂乱无序,但是又好像是不断的循环往复。很多人觉得学历史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你要知道历史终究还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给你带来的智慧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学历史从哪本书开始比较好?历史书有很多:《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等,数不胜数。但是最适合我们的到底是哪一本?如果有人问我学历史要看那些书?我一定会告诉他学历史必看的一本书-《资治通鉴》。要知道前段时间人民网、光明网大力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是公认的帝王之书,更是伟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历史上的人物对这本书评价十分高,更是有人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并且每读一遍就会在书上做好批注。

开个小玩笑,如果你读《史记》和《战国策》,那么人就会变得血气方刚,就想着去当个刺客或者策士,梦想着向荆轲或者苏秦那样纵横四方。但是如果你读《资治通鉴》读多了,那你就会变得成熟稳重,说话三缄其口,做事三思而后行。为什么?因为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了太多热血故事,把策士和刺客抬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让人非常崇拜。但是资治通鉴不一样,资治通鉴惜字如金,里面记载的事情也都是国家治乱,君臣争斗之事。当你看到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两张纸的时候,你就会感叹数风流人物,俱往矣。
同样是记载孙膑击败庞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手法就有一些不同。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吴起孙子列传》

这是《史记》的记载,意思就是齐国击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孙膑因此名扬天下,世代传承兵法。是不是感觉热气沸腾的?是不是想自己如果身处于乱世,自己凭借一番努力也能名扬于世?是不是想着双击,666?
齊因乘勝大破魏師,虜太子申。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聲威天下〕。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资治通鉴》
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意思就是齐国击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但是邹忌陷害田忌,花了十金找一个算命先生。然后说我是田忌的人,田忌三战三胜天下盛名,要是想造反,能有多大可能?算命先生告诉齐王,田忌知道之后就攻打国都,想要杀邹忌,但是打不过,所以跑到楚国了。一个为国立功的将军,就这被人陷害,是不是觉得太可悲了?这里面也有很多小细节,稍微一想那你就更加感觉水深了。

邹忌为什么陷害田忌?很简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只有一个,武将要是当了就没文官的机会,文官要当了就没武将的机会,文官和武将的争斗是必然的,这本身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燕双鹰敢赌别人的枪里没有子弹,但是邹忌不敢赌田忌争不争。文官不知道武将会不会害他,所以会先下手为强;武将也不知道文官要不要害他,所以也想着先下手为强,古代君臣和文物之间的矛盾不都是因此吗?
齐王为什么要杀田忌?只是因为算命先生这样说吗?不是,因为这种流言太多了。有人说田忌要造反,有人说邹忌要造反,到底听谁的?很简单,看谁有实力就解决谁。田忌出身于田氏,而且是将军手握兵权,他造反的成功率肯定比邹忌造反的成功率高,所以解决田忌肯定比解决邹忌重要。所以算命先生说的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齐王有了借口动手。

田忌为什么不辩解而是直接攻打齐国?辩解有用吗?齐王铁定心要解决他,他跳进黄河洗不清。但是为什么攻打齐国?很简单,这是个楚国的投名状。他打不过齐国,怎么办?等死吗?不可能,他要逃跑。他往哪里跑?三晋一家,他跑到三晋就是找死。燕国弱小,齐国让燕国交人燕国不可能不交。那他只能跑到楚国,但是楚国不信他,反而认为他是汉奸。那怎么办?彻底和齐国决裂。能不能打得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楚国相信他。
齐国为什么不刺杀田忌?田忌掌握齐国大量机密,而且身处敌国,万一泄密怎么办?刺杀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齐国没有刺杀。为什么?因为齐国还想着让田忌回来,但是不想他那么早回来。田忌出逃之后,解决掉田忌的残余势力,然后齐王去世换新齐王继位。新齐王把田忌召回来,然后加以用之。原本的丧家之犬又重新得势,那么就会对齐王更加忠心,这一招其实李世民也用过,所以不足为奇。

只是一个小片段,史记和资治通鉴得到的信息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史记往往会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资治通鉴往往通过前因后果告诉我们一个小智慧。类似这样的事情资治通鉴里还有很多,资治通鉴和史记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治通鉴是讲解权谋的一本书。里面有大量害人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让我们参考看看如何防小人。对于血气方刚年轻人来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很有必要去读的书,更何况还有人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