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林黛玉说的一句话,藏着一个矛盾,事关多子女家庭

[复制链接]
作者: 泪锁心肠伊人何方ゝ | 时间: 2024-2-29 01:58:40 | 母婴|
0 69

1992

主题

1992

帖子

5976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76
发表于 2024-2-29 01:58:4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代环境变了,如今国家提倡三孩了,年轻人们却连恋爱结婚的兴趣都要没有了;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父辈,却是国家不让也千方百计地要多生几个。我至今还记得五六岁时跟着二哥去卫生所探视被拉去做绝育手术的母亲的情形呢。
兄弟姐妹多了,就会涉及父母对谁最好或者更好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偏心”问题了。一般情况下这不会成为一个原则性问题,说过就完,听过就好,而有的时候却也会涉及利益冲突,成为一种正式的矛盾。事实上这大概也算是多子女家庭的一个重要话题吧。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准确地讲是荣国府的贾母和她的两儿一女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矛盾。

在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祖孙相见,伤感不已,老太太遂说了一句话: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当时除了她的两个儿子贾赦、贾政,其他女眷都在,特别是邢王二位夫人和黛玉,这三位算是老太太话里的直接当事人,听到她说所疼者“惟有”女儿贾敏,“最”或“更”都不是,会不会有什么异样想法呢?
要知道,贾赦的妻子邢夫人是个“愚犟之人”(王熙凤的想法),是个一根筋骨的很会为自己盘算的人;贾政的妻子王夫人是个“天真烂漫”之人,倒是没有什么机心,但也容易想到一出是一出,容易当真,她们会不会就此认为,老太太果然不疼爱两个儿子,而只疼爱女儿贾敏?
这是不会的。
贾敏作为女儿,在古代,那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又是远嫁南方,即便碰上拆迁,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女儿在法律上享有瓜分拆迁款的权利,构不成什么利益冲突的,况且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老太太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偏心”的。
只是“距离产生美”,女儿远在他乡,留给老母亲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不像两个儿子在眼前,好的坏的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且好好的女儿嫁出去了,却一旦天人两隔,“白发人送黑发人”,顿时就觉得能有再多的疼爱也已全然无用,早知如此,当时还不如不嫁那么远呢!
“所疼惟有你母”更多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伤痛,加上对两个儿子(特别是大儿子)的一种失望。
那么林黛玉会怎么感受呢?她当然不会计较外祖母口里的“惟有”是不是绝对的,她只要是从中感受到了老太太对自己早逝的母亲的痛惜就行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会充分感受到外祖母把对她母亲的爱倾注在了她的身上。
这就够了。
邢王两位夫人是明白这一点的。而她们更明白的是,在贾赦和贾政之间,老太太的“偏心”倒是挺明显的。
贾赦是长房,袭着官是没错,似乎家里的事也该他来统管才是,但却不是,老太太住在二房那边,治家之权掌握在二房手里。

只是为了平衡,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嫁给贾赦的儿子贾琏后,成了荣国府的新一代内当家,贾琏也掌握着对外交往的权力。但很明显,王熙凤虽是长房的媳妇,却是向着二房的,权力的来源是老太太和王夫人,而不是贾赦和邢夫人;而他们的儿子贾琏,却又是被王熙凤拿捏住了的。
况且就连这面上的平衡,也并不会持续太多年,因为很明显,荣国府下一代的主君是宝玉,等他长大娶妻,但凡这位媳妇不像李纨那样不会管事,那么连本身就倾向于二房的王熙凤都会“被光荣退休”的。
所以贾赦和邢夫人对老太太偏心的感受是不会不真切的——甚至或许是痛切呢。
我们知道贾赦他们是有表现的。两次动作较大,引起老太太的反应较大。
一次是谋娶鸳鸯,差点把老太太给气晕过去,并经由薛姨妈的打圆场,引出了偏向小儿子的话题。不过那次老太太是否认的。
应该说这否认不是很有力,还不如说偏心是客观存在的,但其成因并不是老太太对老大不好,而是老大太不像话,就如王熙凤曾对邢夫人转述的,好好的官不做,只知道跟一大堆小老婆吃酒厮混,跟工作认真、品行端正的老二贾政一比,做母亲的更喜欢谁,还用说吗?

另一次是中秋赏月,做游戏讲笑话,贾赦基本上也算是有感而发,讲了个一位母亲“偏心”的故事,也引发了老太太的不快,但是并没有急着否认,而是吃了半杯酒,沉默“半日”后强打笑意说“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她承认了自己有偏心。
为什么她会承认呢?因为她想到了造成自己“偏心”的原因——荣国府之衰,在所难免了。
以上是我对贾母偏心的理解,朋友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