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有言预测杀身之祸,商鞅也佩服其分析,为什么却不听劝

[复制链接]
作者: Bogdan Comanesc | 时间: 2023-11-28 12:48:16 | 历史|
0 88

3094

主题

3094

帖子

928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82
发表于 2023-11-28 12:48: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鞅当了十年的秦相,成就非凡,很是得意,却不知他的杀身之祸正悄悄来临。
一天,赵良拜见商君。
商君自己摆功:“当初,秦国和胡人一样,还是原始社会,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住在一个屋。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官廷城阙,把奏国营建得像鲁国、魏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

商君说“俗话说,苦口相劝是治病的良药,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我将拜您为师!”
赵良说:“那五羖大夫,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
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这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商鞅点头称是。

赵良接着说:“您有以下4点,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1,靠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没什么名声。
2,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官阙,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
3,惩治太子的师傳,用严刑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悖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
4,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您现在出门必须有保镖,否则您不敢出门。您现在好像即将消亡的露水,危险得很,您还打算要活下去吗?”
商鞅吓了一跳,急忙问怎么办?

赵良最后劝说:
1,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
2,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
3,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稍保平安。
提醒您呀,您大限的日子就要到来。
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认为秦王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功劳又这么大,断不会加害自己,于是拒绝了赵良的劝说,最终造成了悲惨的结局,这段历史记载于《史记-商君列传》。
果不其然,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的党徒诬告商君造反,就派人去抓他。商鞅离开秦国潜逃到魏国,魏国人把商君押回秦国。

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然后诛杀商君全家。
我很喜欢看《史记》,《史记》中每个故事都充满哲理和智慧,读了之后你会明白: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不能违背……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
让我们多读点历史,多学点智慧,用千古流传的历史智慧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的人生。
有人会觉得原版《史记》是文言文的,有些晦涩难懂。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翻译的《史记》,既有司马迁的原文,也有白话文翻译的对照,厚厚四大本,原价298元,618活动价,满128元减100元,挺划算。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