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巅峰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后来只有韩信、项羽继承!

[复制链接]
作者: 几度相思成灰 | 时间: 2023-11-8 22:24:44 | 历史|
0 64

2938

主题

2938

帖子

881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14
发表于 2023-11-8 22:24:4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一场战争,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传说。而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启示。今天,我要讲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在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兵者诡道,兵贵精不贵多的真谛。他在鄢郢之战中,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策略,将敌军击溃于千里之外,实现了战争的胜利。他的胜利,不仅带来了短暂的战略效益,更成就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段佳话。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鄢郢之战及其历史背景,解析白起的军事策略,探究“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战争中的应用及意义。
鄢郢之战的历史背景
筑城墙、设陷阱,残忍地杀敌人,这些都是古代战争所需的一种狂热精神。作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所在的秦国特别擅长使用这一必要的技巧。而鄢郢之战,便是白起所领导的秦国军队在此方面的杰出表现。

1、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军十万大举攻楚。这支由白起率领的秦军,不顾费用用了五年的时间,修建了万里长城,将秦王室和咸阳紧紧相连,以此构筑了无坚不摧的天罗地网。而这些工程,也是鄢郢之战发生的背景。因为秦朝在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其工程一路延伸到了楚国的周边地区。另一方面,而楚国的国力却渐渐地衰落,其境内出现了许多盗匪,而这些盗匪几乎是由农民转变而来。他们往往背生抱息,手握兵器,挑起事端和战争,使楚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2、双方军队的对比
那么,当时的秦军和楚军又有什么样的对比呢?
首先,在战争的力量对比上,秦军与楚军不可同日而语。秦军中,大多数是持久战时代过来的骑兵和步兵,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战斗能力强大。而楚军则以盗匪和乡愁武装为主,质量和数量都要相对较差。其次,在战争的地理空间上,楚军处于反方向,被困在自己家乡,面临巨大的沟通和后勤问题,而秦军则可以更自由地行动。

综上所述,在鄢郢之战之初,秦军破解楚国敌军的防线,成功进入楚国境内,但也面临着被包围的风险。此时,白起采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策略,成功地激发了秦军士气,最终实现了战胜楚军的目标。
白起的军事策略
1、直捣黄龙
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白起制定直捣黄龙,也即直接进攻楚国都城的策略。如果白起一城一地地缓慢推进,显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其他的诸侯国有足够的时间来趁机偷袭秦国,这是极具危险和不可取的。基于此,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沿汉江东下,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2、“置之死地”
在进入楚境后,白起率领军队拆除了桥梁,烧毁了船只。这种行动显示了他自断归路的决心,采取了“置之死地”的策略,让敌军无法退却,只有向前进攻。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士兵的作战潜力,使他们更加勇猛和韧性。
3、采用水攻战术
在攻破楚国都城鄢后,秦军遭到了楚国防线的堵截,无法采用传统的攻城手段。此时,白起采用了水攻战术,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以此攻破了楚国的鄢城。这种方式使楚国的百姓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但也展现了白起有创新的军事思维和战术的利用能力。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义
在历史和文化上,“置之死地而后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军事策略。它源自于《孙子兵法》中的“九地”之一,指在战场上采取非常激进的、绝处逢生的策略,实际上就是采取“全力以赴”的方法,在绝对的不利情况下奋勇冲锋,为实现最终目标而牺牲一切。
在鄢郢之战中,白起成功地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用十万秦军打败了质量和数量不足的楚国军队。这种策略极大地激励了秦军士气,燃起了他们的斗志和意志,并最终获得战役的胜利。因此,“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是一种军事策略,更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此外,“置之死地而后生”还能激发士兵的果敢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在战场上的自我超越和全力以赴,达到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效果。
总结
白起领导下的秦军在鄢郢之战中,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多种军事策略,最终战胜了质量和数量都不如其的楚国军队,实现了胜利。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为后世的军事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在现代战争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可以调动士兵的勇气和战斗力,帮助实现最终的胜利。
#AI共创计划招募#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