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东周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改变了华夏2000年历史走向

[复制链接]
作者: ejifahudu | 时间: 2023-11-8 00:00:36 | 历史|
0 92

3191

主题

3191

帖子

957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75
发表于 2023-11-8 00:00: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关注"千年回响",更多精彩故事!
公元前678年,被围多日的晋国国都翼城终于被攻破,无数身着红色皮甲的士兵冲入城中,大火在各处宫殿燃起,很快晋侯缗被抓到,绝大多数晋国公室子弟也被擒获。
叛乱首领曲沃武公志得意满进入主殿,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晋侯缗和公室子弟全部处死;第二道命令,收集晋国公室300年积累的宝器,安排精干人员运往洛邑,全部献给天子周釐王。

两道命令,一边是血淋淋的屠杀,一边是珠光宝气的财富,曲沃武公叛乱诛杀国君,又明目张胆地用抢来的晋国300年积累的财富贿赂周天子。
曲沃武公为什么这么手段狠辣?作为小宗的曲沃为什么敢于篡位夺权,并能战胜一国国君?
这一切都要从率性的晋穆侯说起。
率性的晋穆侯
当时,晋国还不是春秋时疆域千里的天下霸主,仅仅是汾河流域的一个百里侯国,不过当时的诸侯国都是百里以下。
晋穆侯是个率性的“战争狂人”,不是在征伐周边小部落,就是追随周天子讨伐戎狄。他是个直男,打赢了就狂喜,打输了就拉着个脸。搞笑的是,因为他打仗的胜败,竟然影响了儿子的名字。
一次,他随周天子讨伐条戎,结果大败而回,恰好夫人齐姜生下嫡长子,本是大喜事,结果这位老兄心情郁闷之下,给长子取名“仇”。过了3年,穆侯讨伐北戎大获全胜。回来后恰好齐姜又生了个儿子,晋穆侯打了胜仗心情高兴,取名“成师”。
这个性真是够可爱的,可是他却忘了自己是一国君主,这明显的偏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晋国大夫师服在当时就说:“穆侯给孩子取的名字,真奇怪!太子叫做仇,仇是仇敌的意思。小儿子叫成师,成师是吉兆,是成就他的意思。现在嫡长子跟次子取的名字吉凶相反,这以后晋国能不出乱子吗?”
后来晋穆侯去世,他的弟弟殇叔却赶跑了太子仇,当起了国君;尽管太子仇在弟弟成师和其他大臣帮助下,潜回翼城干掉了叔叔,登上国君之位,也就是晋文侯,但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弑君获利的晋文侯
周朝采取的是分封统治,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维系周王朝统治的核心,是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宗法制”,即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
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宗族又分为大宗和小宗,其中嫡长子是各级君主的大宗(宗子),对宗族成员具有统治权;而除嫡长子之外的诸子,则被称为小宗,得服从大宗统治,这便是嫡长子继承制。

晋文侯在位期间,倒是奋发有为,但是周王室却发生“幽王之乱”。
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于是联合鄫国引犬戎入侵,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然而,因周平王有弑父嫌疑,很多诸侯反对他,另外拥立周幽王之弟姬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
晋文侯为了晋国的发展,在周平王拉拢下,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又袭击杀死了周携王。晋文侯因此大功,获得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由此晋国开始在汾河流域大肆攻伐,成为河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为晋国后续全吞河东成为天下强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晋文侯为了自己的利益,拥戴弑父的周平王。 “以利为先,藐视宗法”的坏榜样,影响了他那从小被父亲穆侯宠爱的弟弟成师。
成师帮助哥哥夺回君主之位,又在哥哥攻伐河东诸侯的战争中表现优异,既锻炼了能力,又在晋国国内树立了威望。
倘若晋文侯一直在位,面对雄才大略的文侯,成师也不敢痴心妄想。但是,晋文侯还是死在了弟弟前面,文侯的儿子昭侯继位。
面对小字辈的晋昭侯,已经58岁的成师充满了藐视,毕竟成师在晋国能力首屈一指,有大批贵族追随。
在叔叔成师的逼迫下,也为了早日在朝堂上摆脱叔叔的影响,晋昭侯出了招臭棋。
晋昭侯犯下大错
当时的晋国国都在翼城,位于临汾盆地的一角,背后的大山像鸟的翅膀一样把翼城环绕,故名翼。选择这里建都,是因为晋国建国时仅是百里小国,周边戎狄部落众多,翼城地形适合防守。
后来,晋文侯大力向外拓展,国土向西大大扩张到临汾盆地中心的汾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晋文侯在这里建立了晋国的第二座城池曲沃,把它作为晋国扩张的前进基地。
经过晋文侯多年的建设,加上曲沃地理条件强于翼城,曲沃土地和人口都强于翼城,而且发展的潜力也远大于翼城,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曲沃正挡住了翼城向外发展通道。

成师以自己的功劳为由向侄子晋昭侯请求外封曲沃。
按照宗法,封国的面积不能大于君主直辖土地的面积,曲沃面积大于翼城,于是忠心耿耿的大夫师服再次劝谏:“君主的土地必须大于臣子,这样才能巩固统治,本末倒置是不能稳定的,曲沃日后必为祸害。”
但是,天天在朝堂上被叔叔刁难的晋昭侯,也想眼不见心不烦,趁机把叔叔赶出晋国朝堂。
于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此犯下,晋昭侯分叔叔成师到曲沃,称“曲沃桓叔”。
得到曲沃,其实并不是成师的最终目标。阴险而野心勃勃的成师,其实要的是晋国。
血腥残忍的晋国内乱至此拉开了帷幕。
卑鄙无耻的曲沃系
抛开道德不讲,曲沃桓叔的治国理政确实超强。而蒸蒸日上的曲沃很快吸引了大量心怀野心的晋国贵族。
公元前739年,已经65岁的曲沃桓叔觉得时机成熟,于是指使投靠曲沃的晋国大臣潘父杀害了晋昭侯,迎立他为国君。
本以为手到擒来,但是曲沃桓叔没想到,众多国人还是站在了道义和正统的晋国大宗这一边。
夺权第一回合,翼城击败曲沃桓叔,处死了叛徒潘父,立昭侯的儿子为晋孝侯。

自此,曲沃与翼城公开对立,晋国实际已经分裂。
8年后曲沃桓叔在遗憾中死去,他的儿子曲沃庄伯上位。
有其父必有其子,曲沃庄伯也不是个善茬。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城弑了孝侯,并乘乱带兵攻打翼城。晋国人向众多诸侯求救,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庄伯只好退回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之弟郤为晋鄂侯。
夺权第二回合曲沃再次败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庄伯不动脑子,再次玩起了弑君的老把戏,最终诸侯们被激怒,国际联军直接把庄伯给打废了。
公元前718年,晋鄂侯驾崩。曲沃庄伯乘着国丧,发动第三次攻击。晋国大宗向周桓王求救,周桓王派虢公带兵击败庄伯,立鄂侯之子光为君,即晋哀侯。
公元前716年,两次因国际干涉失败的曲沃庄伯忧愤而死,造反的大旗交到了曲沃武公手中。
曲沃武公比他爷爷和父亲都狡猾,上位之后埋头发展,潜伏以待时机。
公元前710年,武公隐忍六年后,机会来了。晋哀侯为了扩充翼城的实力,发兵攻打陉廷(今山西翼城东南,大夫封地)。陉廷向曲沃武公求救,曲沃派兵与晋军在汾水旁决战。曲沃大胜,俘虏斩杀了晋哀侯。
获胜后的曲沃武公却像毒蛇一样退回老巢曲沃,等待晋国国人选择,结果翼城国人立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即晋小子侯。

又一次失败的武公愤怒了,曲沃系血脉里的弑君基因爆发。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周桓王得知曲沃再次弑君,命虢国率兵干涉,曲沃再次失败。周桓王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晋侯。
五次造反均告失败,曲沃武公充分认识到了周天子和宗法制的威力。
他总结认为造反大业关键点有二:一是必须对晋大宗斩尽杀绝,这样周天子想救大宗也找不到扶持的人,二是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经过反思的武公,于是沉下心来,大力发展曲沃实力,蚕食晋公室土地。
这一等就是28年,曲沃实力已远超翼城。而坚定维护宗法制度的周桓王也死了,在位的是桓王的孙子周釐王,这是位软弱贪婪的主。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率全部兵力突击翼城,一举攻破翼城,斩杀晋侯缗以下所有晋国公室子弟,并搜集晋国三百年积累的财宝送给周釐王,求封晋侯。
鼠目寸光的周釐王被巨大的财富打动,封曲沃武公为晋侯,从法理上认可了“曲沃代翼”。
自此,历经三代,致使五位晋国君主死于非命,延续67年的曲沃篡位之路终于成功。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
曲沃小宗篡位的成功,对晋国政治发生重大影响。
晋武公的儿子献公继位后,曲沃系公室子弟又开始筹划新的叛乱,试图再次上演小宗夺大宗之位。
晋献公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心狠手辣,为避免旧事重演,对曲沃系公室子弟再次举起了屠刀,把公室子弟再次屠戮一空。
由此晋国开始推行“国无公族”制度,到晋文公建立“三军六卿”制度,从此晋国人才辈出,国力强盛,成为天下霸主。
但是, “曲沃代翼”也成为东周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从此,诸侯国间以力量为尊,相互攻伐,诸侯国内篡位弑君层出不穷。
而最后,始作俑者的晋国也被韩魏赵三家分晋,累世基业最终便宜了外人。
喜欢就帮转发和点赞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