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荥阳——破茧而出

[复制链接]
作者: 叶落之森 | 时间: 2023-11-1 11:04:17 | 历史|
0 20

3823

主题

3823

帖子

1万

积分

博士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469
发表于 2023-11-1 11:04:1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国统一这些事
  攻占荥阳——破茧而出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那时的秦国处在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以西,秦国要东出,必然就要面对占住正东面的韩国,韩国就象是将秦国关在中原以西的一扇大门。困住秦国的不仅是韩国这扇大门,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占据洛阳的周天子周室就是这门上的大锁。
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308年在位的秦武王一心“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攻占了宜阳,直面占据洛阳的周室了,但他命运不济,因举鼎压断腿而身亡,无疑给秦国“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大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后继的秦昭襄王不是不想进一步进军中原,而是秦国的图谋被诸侯察觉后,引来了楚国、齐国、魏国、韩国等警惕,诸侯们群起反对,那时的周天子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秦国如果吞并周室,就是要兼并天下,就是天下的公敌。于是这些诸侯群起反对。秦昭襄王也不得不改变策略,他明白不先将这些试图阻止秦国东出的几大诸侯国打败、削弱,贸然去灭周室、图天下,不但费力不讨好,还将招引天下共伐,所以他将目标转向同其他诸侯的争斗中,以图各个击破。几番合纵连横,四处征战,终其一生在位五十六年的奋斗,终于将齐国、楚国、赵国这三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打败了,削弱了,还从邻近的魏国、韩国夺取了不少土地。当秦国因长平之战,震惊天下,又因邯郸之战,败退关中时,西周赧王竟然敢跳出来,要鼓动天下合纵。西周天子的存在,从政治意义上来讲,仍然还是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一块重要的绊脚石。可以这么说占住洛阳的周天子周室,就象是困住秦国东出这扇大门上的一道门锁,秦国不砸掉这道锁,也就永远不能彻底打开韩国的这道大门。所幸,这次周赧王的合纵,因诸侯皆不愿替其出力,而成了一场闹剧,秦昭襄王顺势将其兼并了,而他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现在,连周室最后一支的东周君(王)都被秦国兼并了,雒阳已经成了吕不韦的食邑封地,周室天子没了,天下的主人没有了,天下真正成了田野中的野兔,谁逮着就是谁的了。困扰秦国的这把“周天子锁”没了,秦国破茧而出的时机成熟了,那就继续打开韩国这道大门吧。
日升日落,时间的脚步坚定而精准。转眼就到了秋天。对赵国来约盟伐燕一事,秦庄襄王和吕不韦也琢磨透了,如今既然与赵国结盟伐燕了,那么发兵去进攻韩国,夺取土地城池,至少赵国不会来阻拦捣乱啦!兵精粮足,秦国君臣、昌平君等心心念念的伐韩战争就此爆发了。
庄襄王元年秋,秦国派大将军蒙骜帅十五万大军,前去征伐韩国,首先就夺取了距雒阳不到四十里的巩城,那里曾是东周君的土地。接着攻下成皋,那儿古称“虎牢关”,接着就来围攻荥阳,荥阳作为韩国的一座军事重镇,城墙高大坚固,蓄积准备充足,守将郑典也是武艺高强,熟知兵法,所以秦军在荥阳城碰到了硬茬,一时间难以攻下,蒙骜指挥秦军围攻了数日,毫无进展。
这天蒙骜大营门外来了一人,自称是蒙骜故人之子,特来献攻城之计。蒙骜命带来相见,一见面自己并不认识呀。来人施礼毕,自称是蒙骜旧友缩高之子缩明,特来晋献夺城之策。蒙骜想起来了,缩高也算是一位名士,蒙骜还在齐国为将时,常去稷下学宫听学,结识了缩高,两人相谈甚欢,结为知己。蒙骜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240年,如果是六十五左右而卒,其出生时间约在公元前305年前后,到公元前284年燕国发动五国破齐之战,应刚好二十岁出头,年轻人血气方刚,积极参加救国战争,立军功而成为齐国的一名将军。此后齐国却因此对天下诸侯心生怨恨,长期实行一条中立国策,不参加任何天下纷争。对此齐国还是有好些有识之士是不赞同的,比如齐国复国的大功臣安平君田单,他还是积极主张参与邦交活动,同情赵国、魏国、韩国等,惹来齐王朝廷的不满和猜忌,免其相职。蒙骜也是因齐国的不作为,和不满齐王朝廷猜忌田单,愤而离齐投秦。秦国在范雎取得相权之前,穰侯等把持朝政,穰侯十分厌恶外来卿客入秦,所以蒙骜来到秦国的时间应该是范雎在秦国当上相国之后,也就是长平之战前夕吧。
蒙骜离开齐国已经十五六年了,没想到在此遇上缩高的儿子缩明。两人一番交谈下来,才知道如今韩国、魏国的国政已是糜烂入骨,为一些贤明士人所不齿。缩明告诉蒙骜,魏安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52年),魏国颁布《奔户律》,强令百姓不得逃亡,弃耕不种。对流亡百姓,一旦被发现和抓住,即刻罚为官府奴隶;情节严重者,官府可杀之。魏国此时的百姓对耕种田地已经不堪重负,宁可逃亡也不愿耕种。可见魏国此时是“苛政猛于虎”啊。魏王官府不是去想想百姓为何宁可不种,弃家逃亡的原因,只是强令百姓耕种,逃亡抓住就罚为官奴,或直接杀害,这真是令天下士人寒心啊。对这样的官府君王,还有什么好留恋的。韩国与魏国那是一丘之貉,国政状况完全一样,甚至还不如魏国。反观秦国,夺洛阳之后,实行国家授田制,登记户籍地籍,强行将从旧贵族手里夺得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分地时还注重良田劣田搭配,税赋与天下一样;还对耕牛用严法加以保护和护养,推行铁制农具,兴修水利,这些利民之策,深受百姓信服啊。这一番言辞,让蒙骜相信缩明是真心来投。缩明告诉蒙骜,当下正是麦收季节,将军可命大军一部围城,一部去城外四周田野去抢收粮粟。韩国这些年粮粟一直都很紧张,如果这一年的收获都被秦军抢去了,不说荥阳百姓,就是荥阳守将郑典一家,明年一年都将无粮粟可食。郑典得报,他必定会帅军出城来战,那时就好将郑典困住。就算郑典不愿意,他的部将们也会请求出城护粮抢收。蒙骜听罢大喜,即按缩明所言,部署一番。果然困守在荥阳城里的郑典得报,顿时心急了,与部将们商议,定于半夜出城来偷袭秦军大营。没想到正中秦军埋伏,郑典奋力交战,单人独骑冲出了包围圈,往南向新郑逃去。荥阳城被秦军攻破占领。随即,蒙骜又攻下管城,荐举缩明为管城令。
荥阳地处韩国、魏国交界的十字路口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向南离韩国都城新郑也就百余里,向东距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也就不到二百里路。秦国攻占荥阳,不但将秦国地界向东扩展了一百五十余里,成为拱卫雒阳的重要据点和屏障,还可以直接威胁韩国、魏国两国都城。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要拱卫对荥阳的长期占领,其附近的汲城和高都又成了一个新的威胁点,若能一举拿下,无疑对守卫荥阳也就更为有利。但是这二城是属于魏国的,怎么办呢?攻呗,蒙骜指挥秦军将这二城包围起来,这下战火烧到了魏国。
秦军这种无止境的进攻,惹出大事来了。
历史小知识:
一、秦国的军制
秦国的军制大致是这样的:
最基层的单位为伍,常常是一个村里来的兵,每五人编为一伍,设“伍长”(又称屯长);
每十人编为一什,设“什长”;
每百人编为一将,设“卒长”;
每五百人设为一伯,设“伯长”;
二个五百主则为“兵尉”,即统帅一千人之长官,或者可以是五百步卒,再加部分车兵或骑伍,仍然可以为兵尉统帅。
兵尉往上,一万人则设一“裨将”,或者可以是五千步卒,再加部分车兵和骑伍组成;
裨将之上设“将”,相当于“大将”,每一“大将”可统领四个“裨将”,即统帅四万人。
在秦国“将”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对裨将及以下部属,皆有生杀大权。秦国还规定“大将军无罪不得诛”。而且秦国非常注重在战斗中对“将”的护卫,其身边配备五百亲兵担任护卫,在大战中,如果大将战死,而从吏五百人已上,不能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阵中者皆斩。可见秦国对大将的保护多么重视。
而对军士,则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如果一人逃跑,其他四人皆要受刑;如果四人中有人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免除他的罪人身份。秦国的连坐法规,不仅连及什伍之内,而且还株连家族,父、兄、妻、子皆要受到刑罚,逃跑者的下场就是“身死家残”。所以秦国士卒出征时,家人的嘱咐是“不得胜,就不要回来”,而不是什么祈求你平安归来。
二、秦军的严格军事训练和淘汰制
在战国时期,尤其是进入到后期统一战争时期,秦军几乎都是战无不胜,鲜有败绩。这除了秦国高层善于谋略之外,也与秦军的超强战斗力有关。张仪曾在劝韩王屈服于秦时曾说: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见《战国策·韩策一》)。战国晚期的荀况也曾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可见秦军之强。
而秦军的这种战斗力并不是每一名秦军天生就是超人,而是由秦军的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出来的。
1975年出土于睡虎地秦墓中的《秦律杂抄·除吏律》载:
除士吏、发弩啬夫不如律,及发弩射不中,尉貲二甲;
发弩啬夫射不中,貲二甲,免,啬夫任之;
驾驺除四岁,不能驾御,貲教者一盾;免,偿四岁徭戍。
这三条律文是说:
任用士吏或发弩啬夫不合法律规定,以及发弩射不中目标,县尉应罚二甲;
发弩啬夫射不中目标,应罚二甲,免职,由县啬夫另行保举。
驾驺已任用四年,仍不能驾车,罚负责教练的人一盾;驾驺本人免职,并补服四年内的徭役。
这三条律文,是秦国地方平时训练官兵的规定。
而到了秦军的正规部队军中的训练,同样严格有方。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后,他任用战国晚期大军事家尉缭为秦国国尉,尉缭在其所著《尉缭子》一书中,其《兵教上》和《勒卒令》等篇中对军伍训练,拟定了一套相当有效的训练之法。相信尉缭是将其这一套严格的军事训练理论,用于了对秦军的平常训练之中。所以经过此种训练和编练,才造就了无敌于天下的秦军。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