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很无能?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淘观点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3-10-31 11:26:12 | 历史|
0 96

3095

主题

3095

帖子

929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95
发表于 2023-10-31 11:26:1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纸上谈兵”源自明朝人根据长平之战写的诗句“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被用来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但这只是明朝诗人的看法,战国时的中国人,却把赵括看得非常高。赵括喜谈兵学,自己也著书立说,军中门徒众多,他的军事思想深受时人推崇,他本人也有一定威望。所以当赵王考虑让谁去上党迎击秦军时,重臣就举荐了曾协助父亲赵奢大破秦军的赵括。只不过这个提议被蔺相如拒绝了,因为赵括虽有战功,也有实际作战经验,但由于君臣政治斗争的影响,并没有过亲自统兵的机会。
赵奢晚年,国家较为安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儿子。他是战国时代的顶级战将,赵括与他谈论兵事总是头头是道,甚至说得他无言以对。他评价赵括“难堪重任”,其实不过是谦虚一下罢了。毕竟他不能对赵王说:“我儿子打仗可厉害,不信你给他40万军队试试!”所以赵奢只会说“一般”。
而且,赵奢自己就是战功赫赫,平时又不看重财物,久负盛名,朝廷上对他眼红的大有人在,要是再对儿子大肆赞扬,不免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在春秋战国时代,评价一个人“嘴上说得厉害”并不是贬低。管仲、百里奚、商鞅……很多人才都是通过类似纸上谈兵的“面试”得到重用、成为将相,进而建立了不朽功勋。甚至有时都不用“面试”,通过某些官员举荐或者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名声就可以封侯拜相,其中直接掌握军队指挥权的也不在少数。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十分厉害,不仅不能说明他无能,反而证明他是那个时代最推崇的人才,完全有位极人臣的可能。

《大秦帝国》中赵括
临出征前,赵括的母亲表现得千万个不愿意,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战争的结果一样。但赵母一面在赵王面前大力贬低儿子,一面又让赵括多向赵王求赐安家,这就很值得琢磨。贬低赵括、劝赵王不要让赵括为将,其实是试探赵王对赵括的任用决心。
见赵王用赵括之意已决,便诱赵王许诺,无论赵括胜败,与家人无关。这是因为赵括指挥的40万军队几乎是赵国的全部精锐,而上党地区是天险,足以自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日后必然会有人向赵王献谗。同时,秦赵决战,赵母知道秦国必然是白起指挥,上百万人的战役,一旦战败,赵家不存;若战胜,则是冲天之功,同样会被赵国君臣忌惮。所以赵母不得不为家人留条后路。
接着,赵母让儿子多要财物,是因为赵家父子盛名已久,早已遭人嫉妒,多求赏赐、置办家业、替子弟求封,等于求财自污,毕竟君王历来不会猜忌贪名的将军。而赵母叮嘱赵括必须孤身出征,家中子弟尽留邯郸,以此表示赵括恋家必归之意。赵母所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战争,还有战争之后的事情。只是她没有想到,儿子最终会英勇殉国。可以说,赵括有好父亲,更有好母亲,只是没赶上好时候。

后来,赵括全军覆没,虽然损失惨重,但消耗的秦军数量更多。乐毅评价长平之战,赵括的“部署可谓得当”,赵括虽死而赵军未败。此时秦赵两强对峙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秦军虽然暂时占领河东,但赵括的战法已消耗掉了秦国的大部分兵力,因此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只好灰溜溜地退兵而去。连敌军统帅白起都对秦昭王说,自己以50万之众围赵括20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赵军,这是赵括的功劳。两军作战,赵括本就不占上风,却导致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
可见,或许赵括的军事才华不如其父赵奢,与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白起也不是一个档次,但否认他有能力则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他有优秀的参谋能力,却缺少统兵实践。而且,因为强秦最终统一了天下,后人自然就觉得赵国败了。长平之战中,赵括就这样成了罪魁祸首。
本文作者|张航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