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秦国入蜀却仅用一年,看最弱苴国如何为大秦创造天赐良机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4-5-16 21:07:23 | 历史|
0 105

3131

主题

3131

帖子

940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03
发表于 2024-5-16 21:07:2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朝诗仙李白,曾为蜀道专门写了这样一首诗。八百多年后的唐朝人对蜀道都还是这样的咏叹,就更别说八百多年前战国时期的蜀道了。
所以在战国时期,巴蜀之地,便是中原各国眼中的蛮荒小邦,偏于一隅。他们不好进去,更不会将其放在战略版图上。只有秦国,尽收巴蜀,为之后一统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么如此艰险的蜀道,如此易守难攻的地方,秦国是怎么凭借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全部拿下的呢?实在是天赐良机摆在眼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秦国入蜀两大关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朝堂上开展了一场大辩论,辩论的中心问题就是,先攻韩还是先伐蜀。韩国是秦国东出的必争之地,但是巴蜀之地,也是秦国错过就很难再等到的一次良机。
最终,秦国的选择是先拿下巴蜀之地,巴蜀之地在后面,也确实为秦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是在当时,做出这个决定,还是需要很长远的战略眼光的。
因为秦国军队入蜀,有两大难关,一是过秦岭,二才是入巴蜀。先说过秦岭,在当时,有五条路可以选择。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这五条路,路路艰险。其中,又以子午道和傥骆道为最,根本就算不上道,狭隘险峻,不适合大部队行进。若走祁山道这条路,秦国需要从陇西高原南下穿越秦岭,而此时秦国已经迁都咸阳,若是从此处行军,战线过长,物资输送困难,道路也并不平坦。
褒斜道倒是入蜀最短的道路,还有一半的水路,但是南半段水流湍急,不能行船,其中更是很多河谷,容易出现无路可走的情况。只有陈仓道,顺着嘉陵江,无论是军队还是物资,相比起来,都更容易入蜀一些。
只是陈仓水路入蜀最关键的路段,掌握在巴蜀政权之一的苴国手里,将秦国南下的路挡得死死的。想要入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但为什么说是天赐良机了,因为苴国主动求到了秦国面前,主动请他们出兵,陈仓水路,便可畅通无阻。

再说第二关,入蜀。自古以来,入蜀有三条道,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荔枝道是后来唐朝,为了给杨贵妃运荔枝整修之后,才通畅起来的,秦国入蜀根本就没有这条路。
米仓道因为横跨米仓山,同样是一条艰险的道路,所以最好的选择,便是金牛道。自古以来所说的蜀道难,真正感叹的也就是这条金牛道。尤其是葭萌和剑阁两道关口之间的这段路,最为艰难。
秦国想要大部队入蜀,并且有充足的后勤保证,就只有从陈仓出秦岭,再走这条金牛道。并不是说这个路线就有多么好,只是在所有不好之中的最优选择。
若是秦国主动想要通过这条路进入巴蜀,那是十分艰难的。且不说路难,就说葭萌和剑阁这两道关口,巴蜀政权只要派少量士兵封住,就算是秦国,也只能望关兴叹。
但好巧不巧的,这两道关口,同样掌握在苴国手里,只要秦国同意,那是真正能够很轻松就长驱直入。那么苴国,为什么要给秦国提供便利,引狼入室呢?

小国也有大梦想,天赐良机
战国时期的巴蜀之地,一共有三个政权。其中最强的,便是蜀国,领导圈子在成都平原一带,经济条件、人口、土地,都是最好的,所以国力也是最强。其次便是巴国,都城是如今的重庆,因为山地多一些,又有楚国这个强敌,所以国力比之蜀国,要差很多。
而其中最弱的政权,当然就是苴国了。他本来是和蜀国同宗,后面分得北部的土地,发展成了苴国,本就要弱一些。再者四川北面,最是贫瘠,所以苴国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发展。
苴国一直都靠着祖上的关系,跟着蜀国混,也还不错。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一直给别人当小弟,肯定不愿意,苴国还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强大起来。
苴国开始和巴国有了联系,也因此直接和蜀国闹掰了。巴国和苴国便决定联合起来,干掉蜀国。但是以当时蜀国的国力来说,苴国和巴国就算联合,也不一定会对蜀国造成什么威胁,可能自己还被灭掉了。
两家一合计,最终找到了秦国,希望秦国能够出兵,帮他们灭掉蜀国。天赐良机,由巴蜀的两大政权,亲手奉上。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秦国朝堂之上的辩论,主要是两个人的,一个是秦国宰相张仪。他赞成攻韩,进而出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张仪认为,这才是成就大事业。
而主张攻蜀的,则是秦国的大将司马错,他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巴蜀乃富庶之地,且面积不小,可以使秦国拓土扩疆,国力增强。二,蜀国乃蛮夷番邦,攻蜀,其他国家不会干预,而东进六国必会联手抗击。
三,巴蜀虽大,但是三国之间尽是山川险阻,没有军事斗争经验。只要秦军能够进入巴蜀之地,对付他们,就跟用牛刀杀鸡一般容易。苴国大开方便之门,天险不再是问题,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当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秦惠文王最终决定按照司马错所说,攻蜀。最终的结果不难预料,一旦过了葭萌、剑阁两道关口,那么四川盆地,便是长驱直入。
秦军入川之后先灭蜀国,再灭苴国,最后以水路东进,很快就灭掉了巴国。仅仅一年的时间,整个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全都被秦国收入阆中。

巴蜀之地最大的军事优势
兼并巴蜀之地后,秦国国土面积成倍的增长,而且还是十分肥沃的川西平原之地,所以国力也是成倍的增长。
然而巴蜀之地提供给秦国的,可不止是强大的后勤供应,还有军事优势。巴蜀之地位于汉江、长江上游,在那个年代,水路可以说是最好的运输路了。自此,秦国已经不止有崤函之固,更是占尽南方上水优势。
楚国这个最强的对手,在此时就已经失了先机。就在秦兵巴蜀三十年后,司马错就通过这两条水路杀向楚国,打得楚国迁都求和、苟延残喘。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国一统六国,巴蜀之地功不可没。天赐良机前,秦国也抓住了机会。当然,也许错过这一次,秦国还是会统一六国,还是会拿下巴蜀之地,但是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像如今这般简单。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