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韩非子:因口吃不善言辞,却将最需要沟通的工作做到极致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3-9-24 23:42:47 | 历史|
0 88

3095

主题

3095

帖子

929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95
发表于 2023-9-24 23:42: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电视剧《寻秦记》韩非子(右)、李斯(左)剧照
很难想象,在诸子百家时代,法家这么一个需要到处游说的学派,其代表人物韩非子居然会说话口吃。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口吃的人,不仅从事着最需要沟通的工作,还把这份工作做到了极致,连法家另一位代表人物、最后官至秦朝丞相的李斯都自愧不如。这其中必定是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韩非子所创立的法家学说,结合黄老之学,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治国的重要思想资源。

《韩非子》著作
韩非子和庄周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庄周我们都知道,是道家代表人物。那么韩非子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为什么会学习道家思想呢?其实韩非子不仅学习道家,他还学习儒家,上文提到的“荀卿”就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
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都已经趋于成熟,虽然主张不同,但最终都是要为治国服务的,在一些基本的思想上,还是具有共通性的。
比如儒家以“礼”治国,要求普通百姓也要像贵族一样去除粗鄙、以礼待人,将百姓的地位提高,并对百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家则是以“法”治国,王公将相犯法与庶民同罪,将贵族的身份地位降到和百姓一致。所以在战国后期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里,都是普遍地施行礼与法,为大一统服务,但法家相对来说更为严苛。

再如法家和道家关于“无为”和“有为”的治国理念也是有共通性的,《庄子·天道》记载: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意思是君主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发号施令,事情交给手下的人去做就行了。《韩非子·扬权》则记载: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意思是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得其所,所以上下无为而治。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如果都像这样各展其才,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了。
后世有人评价韩非子:“学在儒家,成在法家,归于道家。”正是因为他在学习中,糅合了法、儒、道三派思想,以法为主,儒、道为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所以他也被誉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那么韩非子本身不苟言笑,又从事法家这种严谨的学派工作,他的著作会不会很无聊?他这个人会不会很无趣?其实并不然,韩非子在著作中写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故事,都出自他手,还有“讳疾忌医”“郑人买履”“智子疑邻”“宋人酤酒”等故事也都非常的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最后回到主题,作为一个口吃患者,韩非子扬长避短,通过大量的写作宣传自己的学说。秦王嬴政就是看到了他的书,觉得非常感兴趣,才借着攻打韩国的名义见到了韩非子。
在使用法家思想治国时,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语言沟通,真不知道当时重用韩非子的君主,听到他慢悠悠地阐述着治国理念,会不会非常着急。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