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正确的做法是,牛刀杀鸡!

[复制链接]
作者: 三千繁花泪。 | 时间: 2023-9-15 21:32:33 | 历史|
0 81

3185

主题

3185

帖子

955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55
发表于 2023-9-15 21:32: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窄说
  侥幸和奇迹,窄;
  规律和实力,宽。
我们都很熟悉一个词:多快好省。大多数人认为的“省”,是节约资源做事情。这种思路并不错,但需要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真正地节约资源呢?
孙子对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有其独到的观点: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交战双方其他条件都势均力敌,其中一方用十分之一的兵力和对方作战,那就一定会败北。
孙子是强调:不要迷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那都是小概率事件。打仗,要押注大概率,要相信以多胜少、以强胜弱,最好是用牛刀杀鸡,确保一击必中,游刃有余。
这个思想非常深刻。
由于各种艺术作品的渲染,很多人对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津津乐道,对于以巧胜拙有着极大的传播兴趣。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战争史上,有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被大家反复传颂,让人们误以为这就是战争的规律,从而忽略了真实战争的残酷,产生侥幸心理,给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我们来看一个实战案例:秦灭楚之战的起伏反转。
秦灭魏国之后,南下灭楚就被秦国君臣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秦王嬴政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议灭楚的战役安排。
当谈及需要的军队数量时,老将军王翦诚恳地说道:“楚国广大,楚人善战,这一仗非60万军队不可。”
这个时候少壮派将军李信反对说:“楚国虽大,但已经腐朽不堪,国内封国林立,并不团结。我认为20万大军足以灭楚!”
李信有采取闪电战灭掉燕国的功劳,作风彪悍,擅长长途奔袭,穿插包围敌军,所以对于自己的战力颇有信心。
嬴政一听此言大喜。因为连年灭国作战,秦军也遭遇了严重减员。且东方还有大国齐国,所以嬴政希望以较小的兵力拿下楚国,这样不至于后勤压力太大。
就这样,李信、蒙武率领20万秦军踏上了灭楚之路,王翦则告病回家。
秦楚交战之初,秦军锐不可当。李信蒙武分别攻克平舆寝丘,接着又乘胜攻克鄢郢。楚国派名将项燕出马,集结大量部队严阵以待。而恰在这个时候,具有楚国公子身份的昌平君起兵反叛,李信不得已向西进军去郢陈平叛。
项燕侦查得知后率大军急行三天三夜跟踪李信,在秦军完全意料不到的时刻从侧翼杀出,阵斩秦军七名都尉,李信大败亏输,狼狈逃回秦国。
嬴政得到消息,大惊失色,立刻亲自去王翦家,请老将军出山。王翦依然坚定地要求非60万大军不可,这次嬴政爽快地答应了。

王翦集结部队出发,与项燕大军在平舆对峙。但王翦与李信的打法完全不同。老将军命令士兵修建好营寨,深沟高垒,严密防守,整日率领士兵操练做游戏,对于楚军的挑战置之不理。
这一拖,就是一年!这一年间,人吃马喂,消耗巨大,双方比拼的是后勤能力和战略定力。
终于,楚国的粮食供给出现了问题。项燕不得不调动军队向东撤退,以便接近粮草集中之地。王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下令全军出动,对饥饿的楚军展开了暴风雨般的攻击,大破楚军,并且斩杀了楚军元帅项燕。
经此一战,楚国已经没有像样的抵抗能力了。一年后楚王负刍被俘,楚国正式灭亡。
李信与王翦的不同战果,充分证明了孙子关于兵力资源配备原则的重要性:一定要用压倒性的力量投入决战,确保胜利。
李信相信20万军队可以灭掉楚国,是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摧枯拉朽。但他忽略了楚国广袤,兵力庞大的特点。秦军每占领一个地方,都需要分兵把守。在这样的状况下,20万人逐步分散,就给了楚军绝地反击最好的机会。
但王翦眼光毒辣,第一要求从数量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从而把楚军都吸引过来,这样双方消耗资源,以秦国的国力先把对方耗个半死,再打饥饿疲乏之敌;第二秦军绝不分兵,使得楚军没有办法利用地广的优势分散秦军,从而把双方的战争模式从有可能的击溃战(比如李信开始的作战)变成歼灭战,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解决问题。
表面看来,秦军出动60万,用了整整一年都在过家家,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但王翦用时间换空间,用钱粮换生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战力,一战而胜,伤亡最小,效果最好——这是最漂亮的战略型节约。
不相信侥幸和奇迹,而相信规律和实力,这是王翦留下的最好的思想财富。
这个思想,到今天依然是商战制胜的法宝。
财经作者梁宁曾经在写顶级企业的收割战略时,对比研究了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她这样描述双方的不同:
小米手机在2016年时,研发部门大概有200多人,而当时的华为手机研发部门是多少人呢?说出来吓大家一跳:是12000人!
华为经历过产业周期,深谙顶级玩家面临的市场格局:头部企业只有两三家。
因此,华为一出手就是压倒性的!他不是来参与竞争的,而是一下场就准备收割这个市场,准备成为手机市场的王者!
这就是双方的格局和视野不同,造成对于资源投入的理解不同!
华为这种12000人做研发的做法,与王翦60万人打决战,如出一辙!
侥幸和奇迹是窄,规律和实力为宽。
所以,不要再迷恋“四两拨千斤”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就是:“千斤力在后”!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