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墓挖出千年古剑,能“滴血认主”,专家:现代科技无法破解

[复制链接]
作者: Bogdan Comanesc | 时间: 2023-9-14 17:56:26 | 历史|
0 49

3094

主题

3094

帖子

928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82
发表于 2023-9-14 17:56: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剂)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荀子
上述是荀子对古时铸剑而作出的简要概括。那时的剑多以青铜铸造,须经过制范、材料、熔炼、浇灌和修治五道工序。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战争频繁的需要,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在此时达到了鼎盛。美名流传后世的古代九大名剑都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师之手。湖北荆州一古墓就曾挖出一春秋时期的千年古剑,相传能“滴血认主”,依专家的说法,即使现代科技也无法破解其中机巧。

古剑出世即饮血
时值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考古大发现,一把古剑发现于荆州江陵楚墓群,它就是后来被冠以“天下第一剑”美称的越王勾践剑。江陵楚墓群是一座大型墓群,在此,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珍贵文物若干。其中江陵古墓群1号墓的主人被证实为战国时期的一位将军,在这里考古人员们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这柄吴越样式的古剑就是其中之一,考古工作者们推测可能它出现在楚墓极有可能是当时被作为楚国灭越的战利品或是楚越两国联姻时越国公主的嫁妆。

此剑外观精美华丽,近格处有两行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经学者推敲,“鸠浅”极有可能就是“勾践”,它竟是越王勾践所用之剑。且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铜兵器腐烂锈蚀严重,此剑腐蚀程度极其轻微,只见它寒光闪闪,仍然锋利无比。取剑时,工作人员意外被割伤,一时间血流不止,有如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滴血认主。后来经测试,此剑锋利程度可一瞬割裂十多张A4纸。一把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剑,不但没有如其他古兵器般锈蚀腐烂,反而锋利无比,其间奥妙引人好奇。
无法复刻的古剑
针对越王勾践剑两千年不锈的原因,专家们展开了数次调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愈来愈为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在没有先进机床技术的两千年前,此剑的铸造竟能达到毫米级精准,且剑身各处配比各异,如剑脊与剑刃的成分不一,才使得剑脊不易折且剑刃锋利削铁如泥。据相关文献记载,这样的复合金工艺世界上其他国家直至近代才开始使用。而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勤劳的国人就已熟练掌握且可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化生产。

他们是如何掌握并熟练使用这种技术的,这又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春秋越王勾践剑几乎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铸造精工,花纹精美,千年不锈锋芒不减当年,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也无法精确复刻,是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文字和铜铸造工艺有重要价值的珍品级文物,“天下第一剑”名副其实。
此外,越王勾践剑后来的声名远播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它的主人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届时越王勾践为敌国所俘,为不使自己贪图享乐以至于忘记复国大业,每日尝苦胆睡草席以自省,实为后人不忘初心逆境中也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朝时期蒲松龄失意于科举便写下此句,以勾践卧薪尝胆自勉。

因此出土后的越王勾践剑一时声名大噪,世界各国纷纷向请求,希望能获得宝剑到当地展示的机会,使国民们能够一睹古剑风采,且此后多个国家陆续成功获得了展出机会。越王勾践剑在这段时间里得以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直至1994年8月在国外出时被意外损伤。虽然后来被专家鉴定为轻微损伤,但此后越王勾践剑即被禁止在外国展出,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被收录为一级文物。
结语
越王勾践剑历经沧桑,几经战乱,风光时与主人勾践一同上战场斩敌,落魄时流落于他人之手只做个把玩之物,与主人天各一方,两千多载对它来说也不过一瞬间的光景,在暗无天日冰冷的地底,它是否也感觉到过孤独?幸而如今它在湖北省博物馆安家落户,得以继续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千年历史,继续与其他文物同看人世间无数个春夏秋冬。它不再只是孤独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个会说话能抒情的“天下第一剑”。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