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的第二战场:间谍战花三十万金,仅十年灭六国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3-9-13 22:11:23 | 历史|
0 35

3112

主题

3112

帖子

933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36
发表于 2023-9-13 22:11:2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自东周以来,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大一统的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功绩甚大,被称为“千古一帝”,可见评价之高。那他是如何在自己亲政以后,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亡,而没有出现六国再次联盟的阻力呢?
又为何能够放心去逐一攻打其他国家,直至六国被一个一个歼灭,六国还是无动于衷。其实这里面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秦灭六国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其中也充满着各种变数。只是秦始皇在秦军原有实力基础上,又采用尉缭的计策,大力使用另一方面的力量,成功达到战场征战所没有取到的成果,最终鲸吞六国,威震天下。

秦国战争准备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争的性质发生变化。春秋时期还将就周礼义战,彼此都懂得克制,所以规模并不大。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这一过渡阶段,道义已经无用,兼并战争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原有的秩序结构被打破,战争进入终极阶段。
其中50多个诸侯国被兼并为7个大国,其三家分晋成为赵魏韩,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成为最后的割据状态。中原六国前期虽有发展与强势,却在逐步变革中没有进行彻底革新,最终在争霸序列中逐步处于劣势。
反观秦国则有不同,之所以被世人称为虎狼之国,也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秦国的文化与其余六国格格不入。又因为其强悍的武力让六国感到忌惮,对此他是既不屑又害怕。
秦国立国本就是在边患不断的基础上成长的,不仅西边的犬戎威胁其安全,就连北部的匈奴也在威胁他的发展与安全。可以说这是在危难之中时刻应对危机而成长,一步走错,就有亡国之祸。

六世奋斗未能尽全功
秦国因为特殊的危机,就不得不时刻准备战斗,其战斗力历经秦国历代君主,血性一直在传承。在关东六国沉迷祖业的安稳中享乐时,秦国不得不时刻面临西北两面的异族,进行浴血奋战而求存。
可以说没有成势之前的秦国不仅面临西北两面的问题,还有东部的六国侵占的问题,三面受敌。使得秦国不得不进行变革,经历魏国伐秦的惨败,秦国痛定思痛,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最终使得秦国国力开始逐步上升,最终赢得争霸的独角戏。
自变法之后,秦国开始收复河东失地,北击匈奴,西伐犬戎,西南吞巴蜀,南下并汉中,东出函谷关,进击三晋之地注意蚕食。取得最大的战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奋六世之余烈,取得无数战果,甚至击败几次六国联军,但还是未能灭掉其中任一大国,只是将其打残,而难以灭其国。更不要说一统天下的夙愿,但六世奋斗却也积累雄厚的资本,为统一奠定基础。

秦始皇终于完成夙愿
直到秦始皇嬴政接过接力棒后,才最终以一己之力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乱世局面。他不仅固守老秦人的基本盘,还重用山东六国的贤臣名士,其中就有蒙氏兄弟,李斯、尉缭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并中断秦国一直以来杂乱无章的攻势,开始有计划性的进行统一战争。定下远交近攻的国策,先易后难的吞并方式,进行重点打击的策略,令其首尾不能兼顾的疲态,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一击一国,进行兼并战争。
这一计划使得秦国的攻击有目的性,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予敌人重创。最后先吞韩国,再灭赵国,夹击魏国后,集中全力拿下楚国,再偏师伐燕,最后南北吞并齐国,天下终于一统。秦始皇也成为秦国历代君主的夙愿。

统一成功的关键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有其他方面的成功,才有最后的成就。灭国之战比拼的是国力,消耗的是战争潜力。是全方面的竞争。从其灭六国的进程中,韩国是最不敢抵抗也是最容易屈服的。
赵国是在进行抵抗,只是不坚决。魏国直到都城被围,才拼死抵抗,最终被水淹城池而败。楚国倒是全力抵抗,奈何国土纵深也挽救不了秦国举国之力的攻伐。
燕国是实力最弱的,难以上牌面。齐国压根就没有抵抗,和平改编。可见这场战争秦国出尽全力,而六国却用力程度不一。这就说到战争的关键,山东六国根本就没有激发自身的国力进行全面对抗,最终被武力征服。是什么让六国如此大意,而秦国能够从容面对,赢得胜利。

明战与暗战同步进行
这就是秦国的高明之处,如果正大光明的进行军事战争,则难免还是要进入消耗战,拼国力秦国只能灭亡一两国,但后果就是其他几国的全力反抗与抵制,秦国一时也是难以快速解决问题。所以明面战斗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战争只是为政治目标服务,有目的性的军事打击,比堂堂正正的战场对阵要有效率得多。明暗两方面的战斗配合才是最佳的组合方案。这也是秦军后期之所以能够行险一搏,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重用尉缭的策略
暗战用间谍的计策,古已有之,但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尉缭向始皇帝提出这一策略,就是要上升到战略高度,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不止局限于军事战争,还有政治层面的合纵连横方针。核心就是“金钱连横”,以巨额资金培养敌国秦奸,或者重金收买敌国重臣与名士为我所用。

离间六国关系与敌国内部的关系,使得六国联盟无法施展,而六国自身内部也由于政见不一,难以形成合力,有效对抗我军的攻伐。这就是尉缭策略的重点。秦始皇一听到这一建议,当即大赞这一计策很好。
虽然耗资巨大,但成效也很大,减少秦军不必要的伤亡。同时尉缭提出的计策解决了当前秦军的隐患与问题,那就是七国之中唯有秦国最强,却还是惧怕六国真正的联合一体,抵抗秦军的灭国之战。无论是兵力对比,还是国力资本,以及国土面积,秦国并不占优势。一旦稍有差错,秦国可能提前被踢出争霸序列。
而耗资30万金就能达成目的,所取得的的收益,远比战争伤亡要好得多。秦国制霸天下的资本就是秦军的武力,一旦损耗过大,即使成功灭掉六国,也难以维持统治,还是有失败的风险。
能用金钱收买敌国对手为我所用,成功之后,金钱还是会回到自己手中,这只不过是暂借而已。所以在兼并战争中,秦始皇不惜血本,利用间谍的反间计,取得多次灭国之战胜利的辉煌成果。

“第五纵队”威名
那么这一计策到底威力有多大?其实间谍在七国多有使用,只是并不完善。秦国之前也是用过,并成功三次离间敌国的对手,减除秦国的威胁。真正大规模运用并成熟的就是秦始皇时期,其中著名的“黑冰台”组织就是其中的代表,为秦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第五纵队”。且看他战绩都有哪些。
灭赵之战
秦国在战国后期最大的对手就是赵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骑兵成为七国第一。成为秦国东出灭六国的最大障碍。秦国为灭赵国共进行7次的战争,胜少败多。唯一成功的“长平之战”,并不是军事指挥的成功,而是用间把廉颇调离,最终才赢得胜利,让赵国元气大伤。
但赵国虽然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本,自保还是有余。秦始皇时,派王翦攻伐赵国,却还是被赵国名将李牧成功阻击,让秦军进退两难,陷入困境。这时还是间谍成功把赵国权相这个重臣收买,离间李牧与赵王的关系。最终李牧惨死,赵国灭亡。可见暗战的破坏力比战争还有杀伤力,秦军也因此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

灭齐之战
齐国是战国后期最有实力的一国,但却没有危机感,秦国兵出齐国边境时,齐国都没有进行反抗,坐等投降。在秦国一一攻伐周边五国时,也见死不救。即使山东六国仅剩自己一国时,也没有作出反制措施。
这也是间谍的功劳,尤其是齐国重臣后胜被收买,以及齐国的御用宾客也被秦国收买,导致齐国高层出现误判,错失良机。又因为地处最东方,难以与秦国有直接接触。齐国内部也被秦国渗透,使得兵力基本没有损耗就成功灭一大国。
离间其余四国之力
反间计不止是在以上两国发挥威力,他是贯穿大秦一统天下的始终。韩国就是被渗透的方方面面,即使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可以说是和平接收。魏国就是因为间谍的离间,把抗秦的中坚力量都给驱除,导致对抗秦国时,实力发挥失常。燕国更是因为间谍的收买,坐视他国覆灭而自亡。

楚国更惨,从一开始就被秦国折腾够呛,从其手里丢失要地,都城一直不断东迁,直到撤无可撤,最终亡国。开始楚国也因为间谍的离间并没有重视秦国,直到都城丢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君臣上下齐心,进行最后一搏。可是那时已经太晚,靠剩余残军只不过是最后的挣扎。
结语
秦始皇的成功,既在于继承秦军已有的武力优势,又制定明确的灭国次序方针,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一点,逐次进行灭国。最重要的是采纳尉缭的金钱连横策略,以小失换大得,终是用30万金,历时十年灭掉六国。

其中多次破坏麻痹六国的联盟,使得秦军不用腹背受敌。又在军事打击受到阻击时,用重金收买的敌国重臣陷害敌军主将,为秦军军事胜利立下功劳,减少损失。最终秦国始终保持优势兵力,征战剩余的国家,终成大业。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