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内心强大的人,都拥有3种力量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7-26 01:41:04 | 有声读物|
0 3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23
发表于 2023-7-26 01:41: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伏琴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87天,627英里,一个65岁的老人哈罗德,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

他要走去看望身患绝症的好友,因为心中有个信念:只要他还在走着,她就会活着。

这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的故事。

小说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畅销38个国家。

哈罗德的朝圣之路也是心路之旅,他梳理了糟糕的一生,完成了自我救赎。

读懂这个故事,你会明白,在自我救赎的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3种力量。



65岁的哈罗德是一个退休老头儿,在酿酒厂干了45年。

他的一生都是在按部就班中度过,可是一封来信打破了波澜不惊的生活。

久不联系的好友奎妮来信告别,因为她患了癌症。

奎妮是他20年前的女同事,初来乍到,矮矮胖胖,饱受老板的虐待和同事的讥讽。

有一次,哈罗德撞见并安慰了躲着哭泣的她,从此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当哈罗德遭遇丧子之痛时,奎妮竭尽全力抚慰他。

一次酒后失态,哈罗德打碎了老板母亲的遗物。

一向残暴的老板暴跳如雷,众人噤若寒蝉,柔弱的奎妮却挺身而出背了黑锅。

不仅遭受了老板的暴行,也当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

她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

哈罗德满怀愧疚,但是从来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他写了一封苍白无力的回信,走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却不甘心投进去。

一个加油站的女孩鼓励他,用信念去争取,就能够心想事成。

谨小慎微的哈罗德突然决定:走路去贝里克郡看望奎妮。



他坚信,只要自己走过去,奎妮就能够活下来。

于是,他没有告诉家人,没有带任何装备,甚至连手机也没带,就直接上路了。

在突如其来的念头驱使下,哈罗德毫无准备地踏上了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目的地远在627英里之外,而他只是一个年迈体弱的65岁老头儿,但他丝毫没有犹豫。

不畏年龄,不惧路程,不虑结果,他只是坚定地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哈罗德这样的果敢?

工作不顺,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有一辈子憋憋屈屈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婚姻不幸,又没有勇气打破婚姻的枷锁,只能困在婚姻的围城里自怨自艾;

想要成功,立下无数的宏伟目标,却迟迟没有行动,似乎永远没有准备好。

我们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既怕现实条件不允许,又怕未来结果不满意。

可是只有行动,才能知道结果,才能梦想成真。



布莱克曾说:“那种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的人们,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人生最大的遗憾从来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即刻出发,胜过千百次的徘徊;立即行动,胜过无数次的幻想。

行动力,是梦想成真的关键。



出发只是瞬间的决定,执行起来却是万般艰辛。

脚受伤了,鞋子烂了,每一步都是意志力的较量和考验。

退休金也哗哗如流水般没了,哈罗德干脆放弃住旅店,捡了一个破睡袋,就在露天野外休息。

众人得知他的举动,无不惊讶不已,有人不解、嘲讽,也有人赞赏、鼓励。

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朝圣的队伍。

本以为人多力量大,但是众口难调,效率低下,甚至有人利用朝圣为自己营销。

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哈罗德反而倍感孤独和悲凉。

后来,被哈罗德视作儿子的维尔夫逃之夭夭。

里奇则带领大部队抛弃了羸弱的哈罗德,率先抵达贝里克郡,只为吸引眼球。

哈罗德义无反顾继续孤独的旅途。

距离贝里克还剩16英里时,他濒临崩溃,打电话给妻子莫琳,说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妻子一反常态,鼓励他走完全程。

因为她知道,在距离目标这么近的地方功亏一篑,他将后悔一生。

哈罗德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历经87天,他终于见到了生命垂危的奎妮,放下了背负20多年的内疚和遗憾。

面对众人的质疑,以及重重障碍,哈罗德坚持孤独地完成了朝圣之旅。



人生海海,许多人宁愿在热闹的人群中迷失,也不愿在孤独的自处中清醒。

为了逃避孤独,我们常常盲目从众,人云亦云。

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但害怕沦入“剩男剩女”的行列,便将就结婚;

意见不同或者另有创新,但害怕枪打出头鸟,只能随声附和、低调行事;

喜欢安静地独处,但害怕别人说你不合群,便违心地觥筹交错、疲于应付。

可是,成功之路向来孤独。

孤独力,是一种享受孤独、坚持自我的能力。

真正的勇者,即使遭受全世界的质疑,也依然坚持己见,孤独前行。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

在这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正是那些孤独修行的时光,造就了与众不同的你。

拥有孤独力,才能摆脱平庸,走向自我。



朝圣路上,时光倒流,往事历历再现。

哈罗德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带回形形色色的阿姨。

16岁时,他被父亲赶出家门,开始了孤身一人的生活。

原生家庭的不幸,养成了哈罗德沉默寡言的性格。

哈罗德和莫琳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婚后生下一个儿子戴维。

他视儿子若珍宝,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父亲,表现出来的总是疏远。

戴维聪明伶俐,考上了剑桥大学,却被抑郁症纠缠。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终日在家借酒消愁。

哈罗德除了默默地扔掉酒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戴维最终自杀了。

莫琳悲痛欲绝,指责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不善言辞的哈罗德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妻子。

莫琳搬出了卧室,整日对着戴维的照片自说自话。

哈罗德则常常烂醉如泥,因此在酒厂闯下大祸,又让奎妮受了冤屈。

夫妻两人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中间是深不可测的鸿沟。

这场朝圣,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

哈罗德懊悔自己一次次缺席的拥抱和关爱,开始尝试补救。

他每到一处就给莫琳打电话、寄卡片,赶在奎妮临终之前,表达了埋藏多年的谢意和歉意。

莫琳也从老照片里意外地发现哈罗德对儿子的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端指责带来的伤害。

她从最初的反对,到鼓励哈罗德不放弃,并且赶过去陪伴他参加奎妮的葬礼。

时隔20年后,他们又开启了沟通的闸门,因此爱情失而复得。



不善沟通,导致哈罗德与周围的人群渐行渐远,活成了一座孤岛。

哈罗德的困境,也常常出现在现实中。

婚姻中,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不善沟通,一往情深变成了一地鸡毛;

工作中,因为沟通不畅,导致许多原本可以顺利完成的事情横生枝节;

人际交往中,两个知心朋友,因为误会没有及时消除,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有句话说:

“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理解,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不沟通,所有的错过都来自不信任。”

人际交往的困惑,大多来自沟通不畅。

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一个有误会,一个不解释,走着走着就散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良好的沟通才能将一潭死水变成涓涓细流。

沟通力,是和谐关系的基础,也是迈向成功的推力。



就像有句书评说的:

“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

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最终变成了现实。

哈罗德所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向另一只脚前面,不管别人的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而这场徒步,不仅修复了他千疮百孔的心,也给无数正在为未来迷茫的你我一剂解药:

果断执行的行动力,是改变现状的关键;

坚持自我的孤独力,是摆脱平庸的秘诀;

善于表达的沟通力,是维系关系的推力。

点个“在看”,如果你的生命也充满遗憾,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带你力量,重新出发,一往无前。

作者 | 伏琴,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