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换电的整体效率远高于充电

[复制链接]
作者: 提笔落墨 | 时间: 2023-6-16 00:54:03 |
0 18

753

主题

753

帖子

2259

积分

高中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259
发表于 2023-6-16 00:54: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8日,奥动新能源公布了全球首座商用车底盘卡扣式换电站经过10000次的耐久和安全可靠性综合验证。
这意味着,和奥动新能源合作开发的换电新能源商用车,可以通过奥动的换电站进行补能,时间只需要40秒。
一辆充电的重卡,一般需要1-2小时才能充满电,采用换电的商用车,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
两年前的2020年,奥动在乘用车换电市场,已经推出了20秒极速换电,而且实现多品牌车型共享。一辆换电乘用车的整个换电过程,大概3分钟,如果在充电站充电,充电时间加上准备时间,大概需要90分钟。

这一次,奥动将乘用车的换电技术,全面复制到了商用车领域,将换电的商业逻辑进行了扩展。
奥动新能源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张建平认为,奥动做换电,不止是用户体验好,补能时间成本低,更大的优势在于,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社会效益看,整体效率更高。
01. “峰回路转”

2012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内有一场“充换电之争”,国家电网、Better place等公司认为换电会是主流,而车企普遍认为会以充电为主。
后来,大部分车企以研发生产充电车型为主,加上以“私人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模式流行,为“充换电之争”画上了句号。
2013年前后,国家电网几乎放弃了换电,Better place退出市场。新能源私家车完全进入了以充电为主的时代。
张建平却很坚定。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战略定力凝聚了团队力量,对于后来奥动新能源走出低谷起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一些看到了换电优势的车企,比如与奥动携手投身换电市场的北汽、广汽、东风、长安等,在公共交通领域投入了大量换电车型,获得了很正向的市场反馈。
在广州打出租车,经常会遇到北汽、广汽、东风等多种品牌换电车型。司机也乐于分享对换电车型的看法,他们普遍对换电的便捷补能认同度非常高,因为确实比充电运营车辆的补能时间成本低太多了。
在政策支持下,奥动新能源与地方城投、交投、车企多方联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长春、重庆等全国多个省会城市,打造出多个成功的换电试点城市模式。“城投+车企+运营商”的换电组合获得了市场认可,开始让一些车企重新审视换电市场。
不久后,蔚来汽车加入进来,“下血本”推广充换结合的模式。蔚来成为第一家将换电大规模推向私人市场的车企,引发了更高的关注度。换电的声量,越来越响。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换电的优势,由“充电为主”转向“支持换电”,张建平等待的“政府想明白了,一定会支持换电”,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
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下半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开始鼓励换电模式应用,将换电站建设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国家又在多个层面发布政策,要求增加换电站建设,制定换电行业标准,加快换电推广应用。
换电这把火再次被点燃。此前认为换电模式没有前景的新能源车企,开始研发并推出换电车型。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快速参与到这条赛道中来。

奥动新能源作为换电模式的主要推动者,再次被时代的浪潮推上潮头,不久就与超16家整车企业共同研发超30款换电车型,到了2023年,已经在全国58座城市建立起了800多座换电站。
02. 补能效率被重新认知

为什么换电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初十年远远落后于充电?
张建平的回答是,人类的实用主义。充电,特别是私人慢充,前期投入相对低,安装更便捷。
这也是为什么车企都愿意研发、推广充电车型的原因。反对换电的新能源车企普遍认为,换电的最大问题是,早期如何平衡换电站巨大投入和产出问题。

但无论是谁,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资金不是问题,换电的用户体验应该是好于充电的。这一点,在用户体验高于一切的蔚来汽车身上,有深刻的体现。
据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蔚来汽车在全国建成的换电站,目前已经有1000多座。每座充电站投入300万-400万,意味着蔚来在换电站上的投入就已经超过了30亿元。
目前,蔚来还在快速扩充其换电网络。仍在亏损期的蔚来,能顶住外界和投资人的“炮轰
”,烧钱搞换电,如果没有对商业逻辑有深刻的认识,绝不可能推行。
至少,张建平能深刻理解李斌的“一意孤行”:
一是整个社会效率上看,采用充电花在C端的费用,比换电还高。比如一台特斯拉私充设备价值8000元,以奥动一个换电站服务5000台车算,服务同等数量的特斯拉汽车,私充设备需要4000万,而奥动建设一个电站的成本只要400万。
二是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内共享价值最大化。从电池的角度看,换电站集中管理电池,能够实现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换电站通过“慢充+快换”方式对电池充电,每次换电后会对电池进行集中检测和保养,以确保电池保护性使用,减少对电池的损伤与容量衰减;相比充电,换电方式更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换电站将电池集中管理,能够对动力电池实施梯次利用与回收,降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
这两点,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效果并不明显,但对于未来年销过千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社会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账。
根据奥动新能源的“车-站-网”三者之间的能源双向交互价值论,电池除了共享化价值体现,还可以作为可变容量储能载体的存在:
“每一座换电站,就是一座城市分布式可变容量储能站。”张建平说。
在用户层面,换电市场最核心的需求是提高补能效率。有些车企打出了“15分钟快充80%”的口号,但奥动换电站的乘用车换电时间只要20秒,商用车换电只要40秒,时间成本远低于对电池伤害大、设备投资高的快充。

奥动坚持底盘卡扣式换电技术方案,聚焦打磨锁止机构在全体系车型上的应用,将换电速度提升至极致,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最新一代奥动换电站,集合“换电-储能-闪充”一体化,既是一座“多品牌车型共享20秒极速换电站”、亦是一座“为应急补能而生的3分钟闪充站”、还是一座“可变容量的城市分布式储能站”。
现在可以下定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车辆和商用车,换电效率高于充电;二是乘用车换充结合的用户体验最优,但难以平衡体验和成本的矛盾;三是新能源私家车化的早期,慢充更易推广。
不能下定论的是,当电动车的保有量达到1亿辆,甚至2亿辆时,从整体效率上看,是不是换电一定会高于充电。
至少张建平认为,满大街都是电动车时,按照目前有车人群大概只有30%的人有车位,大部分人很难实现以私人慢充为主。如果以充电站快充为主,肯定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充电人群,所以只能选择换电。
按照张建平的测算,2035年换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比例应该为7:3。如果以现有的销售规模计算,中国年销换电车辆将达到1600万辆。
03. 换电“从点到面”

即便换电在中国重新回到了风口,但短板依旧在:
一是一次性投入成本高。设备、场地、人员成本加在一块,一座换电站投入近400万元。
奥动新能源已经建成了800多座换电站,意味着已经投入了30亿元上下。这还仅仅是开始,奥动新能源的规划是,未来要建成10000座换电站,资金需求将达到400亿。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效率的问题——资金的效率。如果区域内没有足够的换电车辆,换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就会太低。
但如果能满负荷运作,奥动测算出来的数据是,换电站的经济效益也相当于一座加油站。以奥动新能源在昆明的换电站为例,如果每天的业务量达到150次换电,就能实现收支平衡,目前实际已经达到了200次/天,这意味着,每座换电站每年可以盈利600万元。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社会上有没有足够多的换电车型——这个问题,和当年充电站建设初期遇到的情况一摸一样。
奥动新能源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是车企认识到换电的优势,推出越来越多的换电车型。这不是奥动能做到的,需要政策推动;二是尽可能做到多车型兼容,电池共享。对于单个主机厂来说,有可能只推出了几款换电车,但奥动面对的是所有主机厂,可能就是数百款。
因此,奥动和蔚来汽车建一座亏一座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原因很简单,蔚来的换电站只针对蔚来车型,而奥动的换电站,可以实现16家车企30多个车型的共享换电,是最多车企选择的换电合作伙伴。只要在奥动电池标准化理念下,对换电电池包不限制具体形状和电芯,满足统一物理接口和规格,都可共享奥动新能源换电服务网络。
换句话说,蔚来的换电是苹果模式,奥动的换电是安卓模式。奥动的换电已经能实现乘商并举,一个换电站兼容多款车型。
目前,奥动的主要服务群体是出租车与网约车,城市换电服务网络以及电池配置,可以根据城市出租车与网约车的情况进行前置储备,并通过APP智能化管理对需求进行实时调配。
在当下换电车型品牌和推广规模之下尚且适用,未来电动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换电车型多了,实现标准化更趋刚需。近年,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正在制定换电电池标准。
换电因其产业特性,发展以及投资回报周期比充电模式都要漫长很多。只有深刻认知换电模式的价值,并坚持长期主义,投资换电才能实现规模化效益。
奥动新能源另一位创始人蔡东青在2015年投资奥动时,张建平说,蔡东青的投资理念就像巴菲特,指的就是坚持长期主义。巴菲特2008年投资比亚迪,用14年时间赚了510亿。
从点到面的数量扩充正在加速。张建平说:“奥动规划运营超过10000座换电站,为10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提供智慧能源服务。更开放、多元的合作姿态,是奥动近三年最大的战略理念转变,我们会持续加强与产业头部企业联动,以合力加速城市化换电服务网络布局。”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