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为何会被砍成肉酱?因为他在战斗前,做了孔子教他的一个动作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3-6-4 13:17:31 | 历史|
0 28

2881

主题

2881

帖子

864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643
发表于 2023-6-4 13:17:3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位被后世冠以“大成至圣先师”的伟大人物,其学说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身边,必然有同样伟大的追随者。

而孔子的弟子众多,仅仅在生前,数量就可达三千余人,其中最出名的,要说“七十二贤者”这群接近孔子的人了。
而这群人中,又有最为受到孔子喜爱的人,他们便是有名的“孔门十哲”了。这些人都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也是最了解孔子的人,比如颜回、子贡、子路等。

而在这些以崇尚学识思想的文人中,却有一位最特别,也是最不像文人的追随者,他便是子路,一位响当当的钢铁直男,直爽粗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兼保镖

子路的出生可谓不高,在一众祖先非富即贵的同门中,可谓是毫不起眼,与他的老师孔子的出生也是相差甚远。
孔子虽然从小生活也清苦,但祖先可是正儿八经的宋国贵族。
在讲究“出身”的那个时代,无疑是“天差地别”的两个阶层。
因为出生贫穷,因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基本上过着以“野菜”为食的成长岁月。虽然家庭清苦,子路却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

仅仅因为母亲想要吃一碗米饭,但结果家里却找不到一粒小米。
于是,孝顺的子路不顾路途难走,愣是翻越了几道大山到亲戚那里去借来了一些小米,满足了母亲的愿望。
而且贫寒的出身,并没有让年幼的子路产生自卑的心理。
相反,他本人从小很是性格洒脱,甚至有些荒诞不羁,且不爱学习,常常喜欢摆弄一些刀枪棍棒,并养成了在街上瞎逛的毛病。
等到长大后,一身粗武有力的子路,依旧改不掉在外闲逛的毛病,并且在穿衣打扮上很是“奇葩”。

史书记载他“冠雄鸡,佩豭豚”,意思为戴着一支插着公鸡毛的帽子,脖子上戴着一颗猪牙。
我们可以想象在大街上穿戴成这样的都是什么样的人,放到现在,那就是妥妥的“街溜子”形象。但在子路自己看来,没准还觉得自己很“威风”。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同为鲁国人的孔子。
一天,孔子从大街上路过,远远就注意到了一个穿戴怪异的男人。于是,越近越觉得有意思的孔子决定停下来跟对方交谈几句。
结果,路人就看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

一个身材粗壮的男人,正对着一个身材羸弱的男人进行暴行,但打着打着,双方竟然停下手来,并且前者对后者开始由粗暴变为温顺,变得“彬彬有礼”起来。
理由很简单,孔子的家长式唠叨惹怒了子路,但回过神来的子路,也意识到对方虽然有些婆婆妈妈,但所讲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于是,这个男人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拜对方为师的想法,且想要追随他完成伟大的事业。就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出身、性格、学问的男人竟然成为了如影相随的师徒关系。
由此,开始了子路非同凡响的一生。

恰值孔子周游列国时期,于是,子路作为他的近身弟子开始随身相从,顺便当起了保护孔子的任务。
甚至连孔子都发出了:“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的感慨!
“圣人的追随者”

有了子路在身边,孔子的确在出游时期少了很多麻烦。但同时,对于孔子来说,恐怕子路这位弟子本身就是一个“麻烦”。
因为子路的性格实在是过于执拗、直率,说话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甚至到了信口开河的程度。
我们知道,孔子是擅长“因材施教”的,也很注意对于弟子学识的传授。

一般来说,对于这些弟子来说,孔夫子的话就是“真理”,是没有条件要接受的。
但子路不同,一旦孔子的话语跟自己的产生差别时,则会立马当面反驳孔子的观点,甚至还会当面骂孔子“迂腐”,气的孔子大怒言:“野哉,由也!”(子路名仲由)
但同时,尽管这位弟子常常与自己观点相左。
孔子却感慨道:“假如有一天我的学说不被世人接受,那么我就到大海的另一边隐居。到那个时候,怕是只有子路可以陪同我前往了。”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位弟子的喜爱以及信赖。

其实,子路虽然脾性直爽,但在治理政事上却相当有天赋,并且颇受百姓爱戴。
比如子路曾经在鲁国的一个叫“郈”的地方当了小官。
因为不满当权者,要求老百姓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开通一条运河的任务,便主动掏腰包帮助老百姓完成了这项任务。
尽管这件事后来被孔子“训斥”了一番,因为孔子认为,子路不能破坏规矩替当权者供养民众,但在子路看来孔老师却是“虚伪、言行不一”的行为,并跟孔子大吵了一架。
事后,子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脾性。
可以说,他这一生,虽然追随儒家这位开创者左右,却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性格。
这就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等到子路到卫国做官时,因为不满卫国太子蒯聩,胁迫孔悝想要推翻弟弟卫出公的想法,便主动返回都城想要营救出自己的主公孔悝。
但当时的情形,卫出公已经闻讯逃出了都城,连同为孔门弟子的子羔都劝说他不要再回去了,回去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但救“主”心切的子路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趁着守门人不注意,执意闯进了都城。结果,虎头虎脑地子路拿着剑找到了蒯聩,要求他赶紧放了自己的主人“孔悝”。

眼见子路要坏自己的大事,蒯聩心一横,指使手下石乞挥戈击杀子路。
结果,长戈没有击中子路的身体,却将他的帽子打掉了。
如果这个时候,见机不好的子路夺路而逃,兴许可以捡回一命。但执拗的子路想到了平时孔子“君子死,冠不免”的教导,竟然又返回头去捡自己的帽子。
结果,就是子路被石乞杀死,惨到被剁成了肉酱。
这不能不说是子路的人生悲剧!

一个看似最“不正经”的学生,却用生命践行了“忠君事主”的信念,也临死不忘老师的平时教导。
可以说,子路才是孔子最出色的学生,最伟大的追随者。
而孔子也在得知子路的死讯后,悲痛交加,难以为继,一年后,也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